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有关“全国住房公积金入市的相关研究准备工作已经启动。消息一出,引发了市场和舆论的强烈反响,有人欢喜,喜的是A股有的救了,有人忧,忧的是投资变成肉包子打狗。
截至2011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已经高达2.1万亿元。巨额资金一跺脚,市场必定抖一抖。公积金会究竟流向何方?入市还有哪些风险呢?
1991年,上海率先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现在这一制度已在全国推开,缴存余额近年来也在稳步增长。但是,受到现行管理体制的限制,除了放贷,住房公积金只能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效率较低。为更好的保值增值,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26日作出了“需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进行修订”的表态。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也又一次提及要加快修订这一条例。
市场对此的反应可谓激烈,救市猜想此起彼伏。但是实际上,作为一个基础性研究,住房公积金入市的提法并不新鲜,真正实行也不会在一朝一夕之内。
资深财经评论员林耘:目前的媒体报道和投资的反应情况有点夸大了影响,公积金主要的投放方向还是做公积金贷款,这个需求非常大、非常旺盛,有个别地方已经在暂停或者收缩公积金的贷款。
另一种激烈的声音,直指资金安全。但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看来,政策即使修订,也会设计严格的投资比例,所谓“2.1万亿元”的资金安全有些言过其实了。
袁钢明:因为实际上在此之前有过其他的一些基金投入股票市场的规定都是有限额的,有时候限制的比例还是较低的,不管养老金还是保险金,所以我想这次公积金的投入也会有一个严格的比例限制,既要保证公积金正常的安排,同时要保证公积金的安全,我想它投入的比重不会很大。
但据估算,即使参照社保基金投资证券基金、股票的比例不得高于40%的规定,预计住房公积金入市增量资金也可能在5000到8000亿元左右,仍然是一笔巨款。
就成立十余年的全国社保基金来看,截止2011年,其每年平均投资收益率达到8.4%,高出同期通胀率约6个百分点,看起来很好的起到了保值、增值的作用,但在林耘看来,这种收益主要来自2005、2007年的大牛市和2009年的强反弹,其余很多年份的收益未必比得上存款和国债。另据报道,真正能给它带来稳定收益的其实是直接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固定收益投资。所以,寄希望入市赚多少钱的确不现实。
林耘:公积金的入市更多是一个投资渠道拓宽和可能性的增加,而不是想在股市里头赚到多少钱。
资深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对住房公积金现在入市的前景更不乐观。
马光远:中国股市20多年的历史已经雄辩的证明,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场所,近年来高达90%以上的股民亏损,很多所谓的专业机构在很多情况下甚至跑不赢大盘。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资本市场一系列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所导致的。
虽然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也明确表示,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投资价值。但,大家都知道投资有风险,所以没办法不担心公积金的资金安全。那么,公积金风险要怎么减少到最低呢?
要想应对投资股市的风险,严格的风险管理不可缺失。有分析认为,住房公积金可以参照社保基金的模式,委托给专业的投资机构进行投资。但是,相比已在31个省及新疆建设兵团实现省级统筹的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的统筹层次更低,集中委托投资操作难度较大。而在目前的机构设置上,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既没有资本金、也没有金融牌照,谁来做投资决策、谁来选择管理人、谁来监督,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马光远:如果没有一套确保其投资安全的决策和制度体系,投资安全如何得到保证?住房公积金贸然入市,不但不能保值增值,甚至恐怕出现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情况。
不过,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看来,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并不难解决,关于在于怎么执行。
袁钢明:公共基金进入股市成为它获得资产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股市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那么我国在这方面总体来说还是非常薄弱的,朝这个方向走是对的。因为以前公积金还没有这方面的方向,所以还没有建立这样一个机构或者制度,如果要这样做的话首先要建立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有权利的、有监督的责任明确的机构。这个机构我觉得建立起来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关键是制度执行起来要严格、要认真。
马光远提醒,在明确、完备的制度建立之前,住房公积金不应贸然入市。
马光远: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有专门机构对此负责,建立在中国资本市场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投资场所的情况下。住房公积金也好,养老金也好,它不是活雷锋,也不是唐僧肉,在目前情况下,入市的风险实在太大。(记者庄胜春)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