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汽车  > 正文

东风汽车联手华为抢车载系统市场

2014-10-23 10:2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       转发 打印

  一场低调的签约仪式,日前在东风汽车公司武汉总部的会议室举行,这一签约预示着东风汽车公司将进入智能化“改造”的新里程。

  10月17日,东风汽车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汽车电子、智能汽车、IT/ICT等领域展开合作。这是继今年7月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合作进军互联网汽车及相关应用服务领域后,又一例中国车企与IT业公司之间的“跨界”合作案例。

  被称为“第四屏”的汽车操控面板上的这块屏幕,眼下正在IT公司与汽车公司之间引发激烈争夺,但此次东风与华为的合作却显现出“各取所需”的意味。

  在签约仪式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余承东表示,“汽车上的这款屏是4G+、5G时代重要的通信通道,华为与东风合作将是跨界融合和创新的开始。”为显示对这次合作的重视,余承东透露出购买一辆搭载WindLink产品的风神AX7的意愿,以亲身体验双方合作开发的产品。

  联合开发分三步走

  东风与华为这一合作显得颇费周章。两年前,“绕道”借力于华为驻日本办事处人士的协助,东风汽车公司终于找到了华为车载产品的相关负责人,洽谈合作事宜,彼时华为车载产品部成立不久。

  两年后,东风与华为合作的第一款产品已搭载于东风风神旗下的首款SUV车型AX7上。这款SUV新车型即将上市,并已于10月16日发布预售价格,预售价为11.57万~14.97万元。

  AX7搭载的车机系统是由华为为东风开发的WindLink产品及服务。据介绍,这一车机系统采用高分辨率的9英寸触摸屏,通过有线与无线两种方式实现手机车机的双屏互联。

  据介绍,双方合作将分为三个阶段。在搭载AX7的车机系统面市后,标志着未来双方的合作已进入第一阶段;双方未来合作的第二阶段是共同在车联网方面规划合作产品,实现车-人、车-车、车-云之间互联互通,实现车辆互联的智能化;共同研发智能汽车,将成为双方合作的第三阶段。

  从双方合作来看,东风汽车公司侧重于产品的集成与应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侧重于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华为武汉的研发基地已破土动工了,现在我们在武汉已有3000~4000名研发人员,未来我们在武汉会形成一万人的研发团队。”华为驻武汉代表处代表王生牛表示,“华为会跟东风成立联合团队,探讨未来双方的车联网市场和车机市场方面的工作,我们相信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一定能够支撑好东风的需求。”

  集团层面全方位合作

  在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李春荣看来,搭载WindLink的AX7将成为风神重归主流阵营的重要战略车型。按照规划,这款车型上市后将进入自主SUV细分市场的前三名。这一目标无疑挑战巨大。目前,在这一阵营中的长城H6月销过万辆,而比亚迪S6和长安CS35月销量也接近1万辆。

  来自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销量数量显示,今年前9个月,风神销量5.35万辆。而同期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39.4万辆,风神所占比重为14%,因此打造一款月销过万辆的车型,也被视为东风风神担起东风自主板块销量重任的关键。

  除了销量因素外,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认为,AX7的车机系统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原因在于包括车辆互联在内的智能化技术是继新能源后中国汽车产业新的赶超方向。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市场低谷后,未来5~10年被视为事关自主品牌生死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新能源、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正因为此,上汽、吉利等汽车公司都相继宣布进入车联网新技术领域。而外资巨头们也加速布局这一市场。其中,谷歌持续路试其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并与通用、本田等成立联盟。

  “东风和华为合作第一步的产品,是从东风乘用车公司的风神AX7开始的,但我们和华为合作是集团层面的合作,与华为的合作开发将是联合开发的概念,针对东风开发的车机产品,知识产权是双方共同拥有的。”东风汽车公司战略规划部副部长王彬彬表示。

  目前来看,车机应用是双方合作的主要内容,但华为的目的远不止于此。在余承东看来,汽车本身是智能化终端。对于擅长终端制造的华为而言,汽车将是一个新拓展的战场。“汽车技术发展到智能驾驶,云服务的支撑非常关键,华为将在大数据云端服务领域提供更多服务。”余承东表示。(记者 祝贺)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