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防治大气污染近三个月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防污国十条)终于出炉。根据国十条要求,城市发展规划将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通过鼓励绿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可以说,大气防污“国十条”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所谓挑战,具体到“国十条”中与汽车行业相关的条款,首先是淘汰黄标车,对改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辆国Ⅰ车的排放可能相当于10辆国Ⅳ车。淘汰黄标车涉及到监管的问题,而国内对在用车和新车的监管不是在同一个系统体制下完成的,并且淘汰黄标车还会带来用户成本的增加和废旧车辆的处理问题。如果政府利用财政补贴推动淘汰黄标车,对于废旧车辆的处理很快就会形成二级产业、三级产业。
其次是对在用车的改造,涉及柴油机及相关产业的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特别对柴油机零部件行业影响最大,最主要的是电控柴油喷射系统行业和柴油机后处理装置行业。而这两个行业中国也是落后于欧美较多,远未成熟。而且在用车的改造,车辆越大需要增加的成本越高。高昂的成本势必要转接到消费者身上,或造成车价的上涨,所以国家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变得尤为重要。
再次是“国十条”强调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可能使大城市汽车限购限行之风更加蔓延,更多一线城市将效仿,势必将对车市造成更严重的冲击。对于自主品牌而言,“限行”、“限购”的双管齐下,或将再次遭遇“大限”。抑或转变经营方式,成为各大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企业急需面对的难题。
所谓机遇,就是大气防污“国十条”是用法律、标准“倒逼”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汽车是最大的移动污染源。产业链上的每一家企业,都应该主动承担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投入。目前国内多数自主品牌汽车均达不到国5标准。毋庸置疑,大气防污“国十条”的出台可以迫使自主品牌车企加快新技术的应用与研发,真正实现节能减排,未尝不是件好事。
另外,“国十条”要求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同时要求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据预期,大气防污“国十条”发布后,新一轮新能源车配套政策可能很快随之出台,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市场和产业的推动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李永钧)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