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意外,美联储(Fed)本周即将退出量化宽松(QE)。众所周知,美国的量化宽松是美联储执行的资产购买计划,目的在于购买长期债权压低利率水平,目标是促使美国经济从2008年之后的衰退中复苏。美联储如果退出量化宽松,对于中国有何影响呢?
首先,这一决定对于中国来说风险多于机遇,甚至可谓一次不小的冲击。原因在于,如果美国退出量化宽松,那么意味着美元利率有走高压力,将导致更多资金回流美国,对于人民币将构成贬值压力,这同时也会间接影响到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
对于中国而言,首先应该正确认识量化宽松影响,再谈如何应对量化宽松退出。随着时间变化,人们对于量化宽松也有了不同看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印钞票。
有人猜测美联储也可能出人意料地推出第四次量化宽松,但这一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性是,美国如期退出量化宽松,对此中国应该提高警惕。事实上,比起量化宽松带来的美元资产贬值效应,中国更应该警惕退出量化宽松带来的人民币贬值威胁。资金外流不仅将会造成人民币贬值预期,而且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国资产价格下滑、流动性环境紧张等负面影响。对此中国经济决策当局不可不慎。不过考虑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情况,如果届时出现美元急剧流出的状况,中国央行及时抛售部分美元资产应该可以保证市场动荡在可控范围。
比起量化宽松政策的本身得失,对于市场来说,对于量化宽松退出与否的反复讨论以及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更为致命,十月的全球市场波动也与此有关。近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一方面已经不止一次抱怨美国的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对于美国货币政策亦步亦趋,从被动宽松到主动宽松,甚至发达经济体也难以幸免地受到波动,典型如欧洲。
类似的困境也存在于中国货币政策,关于存准金是否要放松,信贷是否要定向宽松,各类争议让市场无所适从。如果再出现一次类似去年年中“钱荒”事件,那么对于市场信心将会造成严重打击。全球经济越来越一体化,即使全球化的势头有所减速,但是金融层次的相互影响链接却未见收缩。对于中国来说,空洞的抱怨可能帮助不大,理解量化宽松并且主动应对其影响,坚定执行符合自身需求的货币政策,是务实而必要的一步。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