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G用户的大规模普及和4G时代来临,流量成信息消费重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日前宣布,自1月1日起在上海推出手机季度流量套餐,即手机上网流量可实现跨月使用,资费按季度结算,打破了流量月度清零的历史
在上海,中国移动推出了30元和60元两种流量季度套餐,分别包210兆和450兆流量;中国电信推出了10元、20元和30元3种流量季度套餐,分别包60兆、150兆和300兆流量;中国联通只推出30元包300兆流量季度套餐。这些套餐的有效期均为90天。
对于这一政策,上海消费者褒贬不一。上海某视频网站编辑朱谣淳认为,“这就是用不合理程度低的套餐替换了不合理程度高的,资费还是太贵。”而公务员徐伟峰则认为,“这也算有点进步,我打算使用,如果某月的流量较少,可以匀给下个月用,起码在一个季度内可以不浪费。”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陈畅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流量清零由月度改成季度,赋予了消费者更多管理流量的权利,增加了灵活性,是一个进步。未来,流量价格还会有更多下降空间。
多位北京消费者则表示,希望北京也出台类似政策。那么这一政策是否会在北京推行?记者就这一问题致电三大运营商北京客服,均表示目前没有接到通知,如果有会第一时间告知消费者。此前,也有记者询问北京三大运营商是否跟进,三家给出的回复均是“目前仍在讨论,还没有结果”。
事实上,上海能推出流量按季付费套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的推动。2013年7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调查显示,有54.43%的消费者认为“流量月底清零”不合理,近七成的消费者希望手机流量能实现跨月度计费,以方便消费者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针对这一调查结果,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多次与当地运营商沟通,推动该业务上市。因此,类似业务能否在全国普及还有待时日。
也有消费者表示,流量按季收费是“换汤不换药”,三大运营商应该下调流量资费。北京某广告公司的职员崔海龙担心“流量按季收费了,第一个月怕用不完拼命用,结果后面又不够用了,最后还得花更多的钱买叠加包。”而刚回国的尹栋逊则表示,“中国的手机流量资费还是太贵,英国的物价很高,但10英镑(约合人民币100元)的临时电话卡包含1024兆的流量和数百分钟的国内通话时长。”
“消费者有理由期待流量下调资费。”陈畅分析说,从供给方看,4G等技术的发展使带宽越来越宽,这意味着同等情况下可以容纳更多用户,技术的进步会带来平均网络带宽成本的下降;从消费方看,用户使用的移动流量越来越高,流量需求的市场越来越大,也会摊薄平均成本。因此,流量资费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陈畅建议,一方面,运营商要赋予用户更多权力,让用户有更多选择;另一方面,运营商也要给虚拟运营商更多带宽优惠,让他们有利润空间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业务组合。
2013年年底,工信部发放了11家虚拟运营商牌照。京东集团等多家首次拿到牌照的民营企业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将打包话费、流量套餐等多种产品组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可以预见,更具灵活性的民营企业进入通信领域将为之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性价比高的电信业务选择。但同样的,带宽的成本是关键,如果带宽成本过高,民营企业将很难在电信资费方面做出真正的改变。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创新高,月户均手机上网接入流量突破100兆,运营商正在进入流量经营时代。2013年1至11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1.86亿G,同比增长70.6%,创2009年以来增速新高,比前年同期增速提高30.5个百分点。11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36.5兆,同比增长48.1%。其中手机上网流量占比提升至70.8%,月户均手机上网接入流量达100.3兆。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