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套餐流量不清零政策推出不足2个月,流量莫名其妙“偷跑”事件频出。不少消费者认为,以往打电话、发短信分别由时长、条数计算,自己可以查实,可是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流量如何核实却犯了难。
有网络安全专家称,除了个别大流量“偷跑”事件外,流量非正常消耗已成智能手机通病,每天都有大量流量在用户不知情下流失。有数据显示,国人一年为此多付出至少近400亿元。
那么,手机流量频频“失控”到底是谁造成的?
运营商频遭质疑,其实“偷”点流量并不易
11月12日,武汉市的陈女士因手机被停机咨询客服,被告知自己的苹果手机一夜之间流量跑了50GB,已欠费930元。
根据运营商上网记录数据检测、分析,发现用户前一晚发生超常流量含有windows系统发起的BT类型文件下载记录,累计消耗流量53.5GB,不排除该手机开启了“个人热点”,被电脑或其他设备接入并下载大量数据文件。然而,陈女士的丈夫毛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晚未曾开启过“个人热点”,对运营商检测人员给出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据了解,运营商只能监测手机流量使用状态,推测流量是被什么操作用掉的。湖北电信相关负责人坦言,“个人热点被哪部设备用了,怎么被用掉的,我们没有权力入户调查,无法还原具体的事实。”目前虽无最终结论,不过中国电信已减免该用户的异常流量费用。
网络安全专家、猎豹移动安全研究员李铁军表示,近期的“3小时消耗23GB”等大流量偷跑事件接二连三发生,最终往往都是运营商减免费用息事宁人,更加引起公众质疑。
流量究竟是如何计算的?据通信专家介绍,用户使用的流量分为上行数据和下载数据,当用户需要访问某网站时,先要发送请求信号,从而产生一定的上行数据流,而该网站将相关的信息发送给用户,从而产生下载数据,两部分相加则是用户所消耗的流量。
手机安全软件统计的流量与运营商的统计为何有差异?中国电信内部人士介绍,手机安全软件是根据检测手机网卡产生的数据流来统计用户消耗的流量,运营商是根据基站等运营商自己的系统进行统计。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属于正常,如果差异过大,则有可能某一方出了问题。
近期,浙江省质监局、计量科学研究院通信参数实验室进行了通信流量检测试验,以验证运营商对流量测算的准确性:在三台多制式无线通信上网流量监测器中插入三大运营商SIM卡,下载同一文件,测试结果显示:流量检测数据偏差值为0.1%-0.15%。
河南联通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副总经理宋凤忠表示,运营商内部有非常严密且精准的计费和财务报表体系,造假在行业里无异于自绝后路。
实际上,国内和国际上的通信运营商目前普遍采用了华为等公司统一标准通信流量计量硬件设备。“国内外该类设备的技术规格是统一的,运营商想单独造假‘偷’流量从技术角度基本不可能。”华为公司一位高级工程师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通信运营商的通信计费和测量是一套非常庞大且严密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偷”用户一点流量需耗费大量的经济成本去更改整个系统和设备,运营商没必要去花如此高昂的成本。
[责任编辑: 吴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