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近日发布调查结果显示,90%的受访高管认为与中国政府搞好关系对企业重要或者非常重要,中外企业的情况都一样;53%的外企宣称在中国为了维系关系投入的资源比在本国多。
高管们普遍对“政企关系”抱以敏感态度,折射出当前行政部门跨界、越位履职现象未得到根本厘清。长此以往,无论经济发展效率还是民生福祉都将会受到蚕食。
企业重视“政府公关”的重要原因在于,部分职能部门一手掌控了土地、资金等稀缺资源的配置权以及执法界定的评判权。一旦政企关系“融洽”,企业将更容易借助政府公信力获得市场认可,资金融通、市场拓展、项目投标等工作都将会变得顺畅起来,而且还可能屡屡获得惩戒豁免权。许多案例表明,一个被政府部门公开扶持的“明星企业”无需经历与同行的惨烈搏杀即可轻松胜出。恰因此,许多企业不惜砸下重金与相关职能部门保持密切往来,并将此视为争取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核心环节。然而,制度权力选择性倾斜的结果却是,市场自发配置资源的机制被外力挤占,甚至怂恿了寻租、腐败、违法排污等行径滋生,而广大公众却要为劣质产品充斥、服务意识滞后的市场埋单。随着事态演绎,政府公信力将会大打折扣,而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也将广受质疑。
以此观之,一旦政企关系因短视利益诉求而被扭曲,市场经济的勃勃生机也将受到扼杀,这一现状亟待得到规制。对此,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近期的工作报告中强调,“严禁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严禁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防止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违规干预。”可见,公权力私用、滥用的状况已经受到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勒令禁行,未来如何完善制度值得探究。
要求政府回归服务职能本位不仅需要通过行政立法等惩戒举措予以警示,而且还应当通过优化制度督促关键部门合理行使职权,换言之,在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中间需要构建一道有效的“防火墙”。当前行政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角色重叠,是模糊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重要原因,而将政府履职过程充分暴露于“阳光”之下,在各项资源配置、违规核定等工作过程中倡导信息公开透明、广开公众参与决策渠道,则不失为切断政企之间灰色利益输送的一剂良药。
综上,引导企业摒弃唯行政权力马首是瞻的固化思维、打造良性的政企关系,需要重新审视政府部门的职能定位,为市场自发调节机制发挥绩效预留足够的空间。 马红漫 (财经节目主持人 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