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时隔10年,历时三年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主要数据今天发布了。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为20.31亿亩,与第一次调查相比,耕地面积增加了2.04亿亩。
此次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20.3亿亩,其中基本农田15.6亿亩。对发布的数据,有人疑问,如何确保这些数据都是准确、客观的?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说:
王世元:我们采取了三个首次,我们协调从国家标准委颁布了土地利用状况分布的国家标准,历史性的统一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口径,第二个首次,首次采取了三下两上的政府组织模式,首次采取覆盖全国摇杆影象的调查地图,保证了我们整个调查工作的真实可靠。
我国一直强调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动,此次多出2亿亩耕地,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耕地保护制度将会有所松动?王世元坦言:我国耕地的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王世云:我们在东北和西北地区,25度陡坡地上的1.49亿亩的耕地分布在这个地方,要有计划地让相当一部分退耕,另外相当数量的耕地因中重度污染,已不太适宜耕种。明年也要起动修复,还有相当的部分因工矿塌陷,因地下水超采百孔千疮也不适宜耕种。总量看我们也就是18亿亩地。从人均耕地国际比较看,应呈下降趋势。96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耕地是1.59亩,我们到了09年我们的耕地随着人口的增长其他因素下降到1.52亩,明显低于世界人均耕地3.38亩的水平,且区域很不平衡。所以国情没变,耕地红线必须严守,底线必须保住,现有的耕地总量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王世元说,不容忽视的是,我国优质耕地的现状令人担忧。
王世云:13年间,我们城镇用地增加4178万亩,占用大多数优质耕地,仅东南沿海五省就减少了水田1798万亩,相当于减掉了福建省全省的水田面积。从补充耕地的能力和质量看,耕地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上海、天津、海南、北京可供开垦的利用土地接近枯竭,江苏、安徽、浙江、贵州等省也都很有限。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充难度很大,虽然十几年来基本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占用平衡,但占近补远、占优补劣,还有说占水田补旱地的问题比较普遍。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环保部土壤状况的调查均显示,全国有五千万亩左右的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大多不宜耕种,对这些土地,相关部门是否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王世元透露,未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将拿出专项资金进行修复。
王世元:这些地方都先放下来不能再继续耕种,过去像镉大米的新闻报道,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严格的制止,我们每年国家拿出几百个亿,将起动重金属污染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综合治理的试点,受污染的重点区域都是过去经济发展比较快,工业比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还有东北老工业基地,还有像湖南有一些地方重工业的一些地方,要进行修复和治理。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