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汽车

新能源准入门槛提高催生互联网建厂 行业将加速洗牌

2016年08月18日 15:49:34  来源:中国搜索
字号:    

  被嘲笑为“PPT造车”、“发布会造车”的互联网造车项目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近日,乐视、车和家、游侠、万向等陆续宣布投巨资落地建厂。不过,看似热闹的项目上马背后,是工信部提高新能源车企准入门槛,催生了互联网车企选择在国内集体建厂,增加抢夺电动车生产牌照的筹码。

  新能源车门槛提高 建厂意在拿牌照?

  事实上,在互联网车企纷纷投重金建厂的背后,似乎另有隐情。因为工信部新规的要求增加了上述车企拿电动车生产牌照的难度,代工VS建厂的选择背后又多了一层考量因素。

  8月12日,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对申请企业的要求有:企业在中国境内注册,从事过完整的电动汽车研发,能够制造整车,而且在某些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相关发明专利,满足上述条件方可申请电动汽车生产牌照。

  这一新规无疑极大提高了新能源车企的准入门槛,或许也成为多个纯电动车企集体宣布建厂的最大动因。眼下全国数以百计的企业对进入纯电动乘用车生产领域趋之若鹜,但绝大多数因为条件不够拿不到"准生证".即便貌似轰轰烈烈的造车先锋,乐视、蔚来、游侠们都没有拿到电动汽车的生产牌照,不具备生产资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透露,工信部的目标是将来新上的纯新能源车企不超过10家。除去已拿到资质的北汽新能源和长江汽车外,留给打算进入新能源造车领域的企业只有8家。

  这就意味着,新规一出,不做出点成绩难以拿下准生证。另一家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前途汽车也选择了投资超过20亿元,在苏州自建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

  对于乐视申请电动汽车生产牌照的进度,乐视相关负责人回复记者时表示,乐视目前正在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积极准备材料,争取能够早日获得电动汽车生产牌照,应该"问题不大".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这一批新生代的电动汽车造车企业来说,生产资质一直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而拥有自己的工厂生产线,势必会帮助这些车企更快地获得资质。

  新能源准入门槛提高

  8月12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公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公示期至9月12日。

  记者了解到,《新规》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两个方面,而从《新规》征求意见稿的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趋于严苛已经成为方向。

  "对企业设计和开发能力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不完善,需参与企业有能力投入研发。"

  为此,在《新规》中,工信部明确了对企业研发能力的要求,对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障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此外,还要求企业能够对全部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控。

  《新规》规定,新能源汽车概念明确为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几个领域。记者了解到,《新规》对集中新能源汽车准入的研发能力进行了不同的规定。其中,申请企业必须具备整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此外,申请进入插电式混合动力整车生产的,还需具备发动机等传统车的研发能力。

  据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介绍,工信部的目标是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门槛。其中,新建立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商数量控制在10个,而目前,已有北汽新能源和长江汽车获得准入资质。

  同时,在现有119家整车企业中,约有三分之二数量的企业可达到条件;现有85家自制底盘的改装类企业中,10%可达到条件。

  "从政策来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门槛在提高。"叶盛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提高准入门槛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良性竞争。"

  行业将加速洗牌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产品全生产周期的安全监控是对汽车企业的重要约束,使其对产品品质管理更为重视",汽车行业评论员张志勇指出,这个政策还可以控制产品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有利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良性循环。

  让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最为关注的规定是,工信部要求新能源车企具备控制系统的开发能力,以及车载能源和驱动系统的集成和匹配能力。而此前车企只需要掌握车载能源、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三项"核心技术"之一即可。

  "退出机制"成为常态

  "已经获得准入资格的企业也要按照新的准入条件审核,不能达标有可能被清退。"北汽新能源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我们能感觉到新准入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进入门槛在提高,各方面的规则都更加具体。"

  记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车产品及企业的"退出"有望成为常态。实际上,在8月12日《新规》发布之前,工信部在其官网公布了3家企业的4款纯电动车型被勒令暂停生产销售的公告,并对多家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车企产品进行了公示。

  目前,在《新规》之中,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此外,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

  此外,对《新规》施行前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企业,也需要按照新规定进行改造,并在24个月内完成审查,否则将暂停生产。

  "目前,还并没有退出的细则出来,但工信部对企业和产品的约束意愿已经能够看出。"一位熟悉新能源汽车准入政策的行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说。

  截至2015年底,列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车型数量已经达到3411款,但年产量达到1000辆以上的只有77款。其中新能源乘用车车型共有227款,但年产量在1000辆以上的只有43款。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新能源汽车项目高密度上马的背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发展并不好。

  "各个企业都在忙着跑马圈地,沉下心来做研发很困难。"叶盛基表示,"现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数量已经很多了,但是竞争还并不充分。"

  因此,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数量的逐渐增多,《新规》将使竞争更加规范,而相关退出机制则有待继续建立。

[责任编辑:李帅]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