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有机遇也有挑战
中国企业“走出去”正迎来新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隆国强认为,一方面,全球投资自由化继续推进。2011年44个国家调整了67项外资政策,其中52项政策更加有利于开放和外商投资。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美欧发达经济体企业资金链紧张,企业市场价值大幅缩水,为中国企业通过低成本并购获取先进技术、研发能力、国际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提供了难得战略机遇。
然而,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面临挑战。从国际环境看,隆国强认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在一些国家面临歧视性待遇。一些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产生疑虑与担心,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贸易活动采取限制措施;一些国家出于国家安全考虑限制中国企业投资一些所谓“敏感”领域。
“国内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说,目前,国内支撑“走出去”的要素市场发育尚不成熟,信息服务咨询市场很不健全,“走出去”相关的产权交易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另外,财税金融支持不到位。
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企业海外投资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咨讯不足、人才缺乏、组织管理水平不高等内功不足问题;有的企业则扎堆投资,各自为战,恶性竞争;还有的企业不重视社区责任及环保责任,不仅损害了我国对外关系,还使中国投资者形象受损。
政府要“补缺位”、“扶一把”
“未来一段时间,有必要深化对外投资管理改革,放宽对外投资合作限制,落实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霍建国说,应通过修订《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核准范围,简化核准手续。
同时,应继续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对“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完善税收支持体系,进一步扩大税收协定国家范围,完善早期签署的税收协定等;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产品和模式为企业和个人境外投融资活动提供金融服务。
隆国强认为,应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我国驻外使馆与经商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媒体、智库和学术研究机构的信息收集与咨询服务功能,为企业海外投资与国际化经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