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之水,滴水不漏;蓄水池、渗水砖一样不少。海淀在全市率先出台收雨措施
新楼盘不收雨水不审批
无论是小区,还是学校、商场,凡是新建(含改、扩建)项目,一律要配建雨水收集设施。记者从海淀区水务局了解到,该区所有新建项目须进行雨水收集,否则不予审批。这种强制措施在本市16区县中尚属首次。
海淀区水务局局长孙继光介绍,早在2011年海淀区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雨水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新建(改、扩建)项目必须进行雨水利用设计审查,无相关配套设施的,不予审批。
该强制措施由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实施。通知规定,区国土局、区发改委在立项时需将雨水利用设计写入立项书,区规划分局负责函告建设单位设计雨水利用方案,区水务局对雨水利用方案进行具体审查并负责设施验收,区住建委负责雨水利用方案实施阶段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去年7·21特大暴雨后,海淀区又对审核政策标准进行了调整,“要求更加严格,比如说每1万平方米硬化路面至少有1个500立方米的蓄水池,小区配建绿地至少有一半是下凹式的,便于收集雨水。”孙继光说。
自2011年以来,海淀区已有42个项目通过节水利用设计审查,包括住宅小区、商业中心、科技园区、医院、厂房等。其中,住宅小区项目占了三分之一,清河镇住宅二期B4区、温泉太舟坞定向安置房、畅茜园小区五期工程馥霞园东区等11个项目,均将铺设透水砖、建蓄水池。
“小区有了雨水收集系统,夏天就不容易产生内涝,收集的雨水还可以浇灌花草。”海淀区水务局节水管理科科长陈牧介绍,以北洼路的双紫园小区为例,这里作为北京市的雨水收集示范小区,早在2000年就铺设了透水砖,只要有雨水降下,就会被透水砖及时“吸”入地下砂石层。去年夏天,北京经历了多场大暴雨,双紫园小区由于雨水下渗得快,路面上基本没有积水。
除了透水砖,下凹式绿地对于收集雨水也有重要意义。下凹式绿地,须低于小区周边地面或道路,下凹深度一半在5到10厘米,当大雨来袭时,雨水会迅速在下凹处聚集,并渗透到地下。
据介绍,海淀区今年将总计新建(改、扩建)下凹式绿地30万平方米。此外,还将透水铺装15万平方米,建雨水收集池4203立方米。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项目范围内三分之一的雨水将得到蓄积、回用。
孙继光介绍,海淀区的年均降水量为2.4亿立方米,形成地表径流的有5400万立方米。近年来,海淀区在机关、学校、园区等处新建了116处雨水设施,每年收集利用的雨水资源已达1000万立方米。
链接
雨水循环利用 一吨水洗4辆车
海淀区政府西北角,有一家“特殊”的洗车行。洗车用水不是来自市政管线,而是来自地下蓄水池,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天上的雨水。
雨水也能洗车?“没错!过滤处理后,雨水洗车和市政自来水洗车效果差不多。”洗车店负责人袁立松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实现雨水洗车,还要归功于海淀区政府院内的雨水收集系统。“院内有6000多平方米的绿地,还有成排的雨水箅子,只要下雨,大部分雨水都会下渗、汇集到地下蓄水池里。”
与海淀区政府合作,这家洗车行通过管道汲取蓄水池中的雨水,进行过滤处理后,即可用于洗车。“店内有净化循环设备,平均一吨雨水可以洗4辆车。”袁立松介绍,每年该店循环利用的雨水在700吨到800吨之间,约占全年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一,剩余三分之二主要是中水。
海淀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像这样的雨水洗车点,海淀区已建设4处,今年还将进一步推广。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