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用支付宝吗?”这成了43岁的刘峰刚师傅最近常问乘客的一句话。没别的,这能给他一单活儿带来10元钱的补贴,也能给原本没了补贴的乘客省5元钱。而对平日里少不了打车的上班族李琳来说,她更关心手机里抢来的“红包”、攒下的“积分”能不能如愿花出去。
自从5月17日滴滴和快的一并宣布停止对乘客端补贴后,原本摆在台面上的“叫车+补贴”简单模式被打破,两家打车软件各自打起了自个儿的“小算盘”,双方对市场的争夺或将进入更为持久的“暗战”。
滴滴
借道微信红包揽人气
“哎呀,迟到一步!”盯着自个儿的手机屏幕上抢到手的“0元”红包,丁蓉有些懊恼。
“指尖上的抢红包”,这一春节期间最红火的娱乐活动近日重新回归,不少人又开始时刻关注自个儿的朋友圈、微信群。不过这不再是春节时应景的过节红包,而是打车后就能化身土豪的“打车红包”。在这背后,依靠微信这棵大树的滴滴打车成为这一轮发红包的主角。滴滴方面介绍,滴滴自上周五发起了“打车分享红包”活动,使用微信支付车费的用户在完成支付后,就有了发红包的权利,活动将持续到5月31日。而抢到手的红包则可以直接用作车费。
截至昨日,这场活动已经过半,滴滴统计数据显示,每个红包从发出到分享、抢光的平均时间只有4分钟,平均每天3250万人抢到金额为0至20元的“滴滴小红包”。
“和大家一样,我们也对‘新年抢红包’的有趣经历感同身受。”提及打车红包的出炉过程,滴滴打车市场部工作人员薛帅说,这是一次滴滴主动向微信提起的合作,而并非外界传言中“金主”微信的一次授意之举。
薛帅回忆说,在5月17日滴滴宣布停止对乘客端补贴之前,“打车红包”项目组就早已在公司内部成立,“此前因为微信支付的关系,我们已经和微信平台有所打通,但这一次涉及到红包功能,所有的端口都需要重新梳理,大家的数据也要在一起重新磨合。”
昨日,滴滴方面并未公布目前发放红包的金额数。薛帅介绍,这场发红包的经费是由滴滴和微信双方共同承担,具体比例并不方便透露。不过对不少用户而言,有了“集体抽奖”般社交互动成分的加入,红包金额似乎已不再是这场抢红包活动的唯一主角。
快的
用户攒积分可减车费
同样是在5月17日宣布停止对乘客端补贴,快的打车也换了种“静悄悄”的玩法。
“我没加钱啊!”昨天下午,在西直门附近叫车的李琳正瞧着手机上毫无动静的“快的打车”干着急,却突然发现系统自动更新后的订单中多了“5块钱小费”。靠着多加出的5元钱,立马就有师傅接单。上了车的李琳询问司机师傅后才明白,这可不是自个儿的一次误操作,而是快的“自掏腰包”为她贴补的小费。
快的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据用户使用快的打车的频次和打车金额,系统会对用户进行分级,其中的“高级用户”享有一定特权,“不过目前我们并没有对高级用户和特权作出明确界定,仍还在累计数据和分析过程中。”
尽管快的官方对这套奖励机制仍是“欲遮还羞”,已经升级为“至尊级”的市民文先生,却已经在好几次打车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遇到不好打车的时候,我和朋友一块叫车,先有司机应单的一定是我!”不仅如此,级别越高的用户还能获得额外的积分。
在这份针对部分用户的奖励机制之外,快的近日也通过“积分换打车费”活动讨所有用户的欢心。具体来说,用户在打车后快的将在系统里进行积分,而攒足300积分就可以抵3元钱车费,600积分抵5元钱。快的方面表示,他们经过测算,用户平均打2至3次车,就可以兑换到打车费。
昨日,快的甚至还直接做起了代金券的“黄牛”生意,快的打车代金券在淘宝聚划算上线,用户只需5元就可以购买10元代金券,使用快的打车时可直接用代金券抵扣车费,这也相当于打车立减5元。
算账
少了支出多了生财之道
事实上,两家打车软件的“暗战”对双方来说更是笔划算账。
和前几个月直接补贴所导致的豪掷24亿元补贴相比,“打车红包”、“积分换券”无疑省钱不少。滴滴方面,好友每次发出的红包金额和数量都是随机的,但有着明确区间,这也让滴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规模。而快的的积分制,平均下来用户要使用2至3次打车软件,才能享受3元起的补贴。这和此前最低每单3元起,至少省去了一半的补贴成本。
不仅如此,不再简单“发钱”之后,两家打车软件还通过自己的平台有了各自的“生财之道”。
“送2斤沱沱工社海南荔枝”,滴滴已经开始拓展电商等合作伙伴,拓展本地生活领域。滴滴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在珠海等地进行尝试,和当地商场合作,当用户使用滴滴打车目的地显示是这一商场时,凭借打车记录就可以在商场的特定柜台享受一定折扣。而快的也在经营着自个儿的积分商城,除了可以直接换取打车券以外,用户更可以通过积分购买一些商品,而这些商品则来自一号店、京东等平台。
无疑,对用户引导市场的互联网行业而言,有了亿级用户数量的两家打车软件开始成为新的互联网平台,“商业化”自然成为下一步棋。
新闻分析
利用各自优势“黏”用户
社交营销与里程换奖的“战争”
“优化用户”,昨日两家打车软件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为何改变补贴模式”时,给出了异口同声的回答。
就在10天前,滴滴、快的仍以“烧钱”形象为众人所熟知。尽管从最高峰时每单近20元的补贴减至3元,两家公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份起的这场补贴大战,已经让两家打车公司掏出了一笔超过24亿元的巨额支出。
为何一向高调的打车软件突然“转了性子”?两家打车软件给出了类似答案。
“我们通过对乘客、司机两方面的用户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大规模的‘教育用户’目的已经达到。”快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而滴滴方面也表示,下一阶段的重心在于优化既有客户。
来自第三方统计机构的数据也似乎能证明打车市场已现“二分天下”。易观国际5月初发布的《中国打车APP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31日,中国打车APP客户端累计账户规模达9828万。其中,快的打车以51.6%的比例占据国内打车APP市场份额第一位,滴滴打车以45.3%的比例位居第二。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两家打车软件转入“暗战”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增强用户黏性。
“直接砸钱的补贴方式不可能永远持续,对此两家打车软件心知肚明。”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表示,和直接“烧钱”这一简单粗暴的拉拢用户模式相比,目前滴滴借助微信的社交优势,用打车软件调动用户的参与度,想要重现一次春节期间马云评价微信红包的“珍珠港之袭”。快的则通过细分用户市场的方式,对“铁粉用户”予以额外鼓励,这如同航空公司“积里程数”的运营模式一般,同样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积极性。 记者 张倩怡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