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纸书触网仍旧雷声大雨点小

2014-01-13 09:48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历史上,造纸术的发明掀起了阅读介质的大变革,降低了阅读的成本。而如今,数字化浪潮开启了“读屏时代”,纸质图书的数字出版,有着良好的产业预期,我国一年37万种的图书出版量,也为图书的电子化积累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然而,有内容的传统出版社不愿将资源拱手相让、有技术的数字出版商却缺乏支撑运营的内容。即便双方有小规模的合作,也没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致使纸书触网,虽喊了很多年,但仍旧是雷声大雨点小。

  ——编者

  1月9日,2014北京图书订货会第一天,山东出版传媒与中文在线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当天的焦点。据了解,双方明确互为优先业务战略合作伙伴,将共同开发数字出版市场。

  中文在线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内容提供商之一。而拥有10家出版社的山东出版集团,是全国第四个实现“双百亿”的出版集团。2011年,中文在线与山东出版集团旗下的山东人民出版社开始合作,初获成功,出版社实现了55万元的年利润。此次签约的目的是将之前的合作模式推广到集团的其他9家出版社。

  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强告诉记者,出版社既要在内容制作上发力,又要在技术和网络销售运营上向数字运营商借力。而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则把此次合作看作相互学习的过程:“在项目合作中,中文在线向山东出版集团学习内容制作的严谨,同时也在向出版社传播数字出版的理念和运营模式。”

  现状

  电子书销售收入增长迅速,但占图书销售整体收入的比重较低

  童之磊从事图书数字出版已有14年。1999年参加全国第一届创业大赛时,凭借包含“网络出版”设想的项目获得第一名,开始踏上创业之路。2001年,刚刚创立中文在线的他,就遭遇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最艰难的时候公司只剩3名员工。而如今,这家公司已跟全国580家出版社中的510家合作,跟2000余位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签约。“刚开始都是一家一家出版社,一个一个作者去谈。”童之磊回顾。

  在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推动下,一些国家已抢占了数字出版的先机。美国出版商协会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出版业整体销售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长,达到65.33亿美元。其中,电子书销售收入较2011年增长了42%,达到12.51亿美元,占整体收入的近20%。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图书销售收入为595.51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电子图书销售收入增长速度虽快,但与纸质图书销售收入相比仍旧较低。

  国家层面也向数字出版释放出利好消息。从2009年国务院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到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的《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均对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给予支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曾向媒体指出,数字化潮流已不容回避,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积极奋起。

  然而,在数字图书市场上,占据主流的还是网络原创作品,纸质书的数字化进展依然缓慢。现有数字出版的纸质书中,冷门书、公版书是主流,热门书、畅销书数量依然较少。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曾表示,三联书店掌握数字版权的图书有2500种以上,但只拿出了不足200种去做数字出版尝试,所占比例不到10%。尽管有些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方面显得更主动、更积极、更大胆一些,但一般来说都还只是在摸索和试探,很少有传统出版社与数字出版公司进行全面合作。

  困境

  盈利模式不清,出版社不愿拿出数字版权

  虽然人们对国内电子书产业的前景有着很好的预期,但大规模盈利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不少传统出版社还有很多顾虑,并未在数字出版上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在我国,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还不够明确,”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表示,读者的付费阅读习惯也还没有养成。2012年进行的第九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只有41.8%的中国网民表示可以接受下载付费阅读电子书,在他们心目中,能接受的电子书的平均价格只是每本3.5元。但是对一本200页左右的传统纸质书,接受的价格则是13.43元,是电子书的近4倍。由此可见,在读者心中,对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的不同定位。

  中文在线出版运营合作事业部总经理于静则认为,读者的付费意愿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提供的内容是否足够优质,二是付费的渠道是否足够便捷。出版社拥有大量的优质图书资源,如果出版社不愿意提供内容,读者自然不愿为此付费。

  此外,不少出版社还担心数字出版会影响纸质出版。对此,童之磊认为,很多时候数字出版对纸质出版不仅没有影响,反而还有促进意义,会让更多的读者知道它,进而去买一本纸质图书。

  对人们关心的盗版问题,童之磊认为,数字出版的反盗版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比如采用DRM技术加密,防止用户复制作品。正在建设的“国家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工程”,也会为数字出版业的版权保护形成一套有效的技术手段。

  对于一些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面前的踌躇不前,刘强认为,不少出版社希望做到一家独大,纷纷推出自己的数字出版平台,不愿拿出数字版权与明显更具技术优势的数字运营商合作。

  前景

  读者期待更多优质电子书,技术和内容有待进一步融合

  看看周围,我们发现电子书的读者越来越多了,地铁、公交等公共场所到处可见专心阅读的“低头族”。而电子书也变得越来越适合读者口味。“不少读者倾向于用碎片化的时间,看一些情节连贯,专注度不强的作品,”于静说,因此小说类、娱乐类以及篇幅不长的励志类读物很受数字出版公司的青睐。

  随着市场的发掘,数字运营商与出版社也在尝试新的合作模式。据了解,中文在线过去更多的是购买出版社的版权,出版社在转让版权后就放手不管了。而在同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合作中,则采取了联合运作的模式。从2011年全媒体出版《橙红年代》,到2012年出版周国平《智慧引领幸福》,再到2013年《大哥说莫言》、《蔡志忠漫画四书》的数字化新书首发,双方在选题发掘、介绍语设计、营销活动等方面都进行了合作。

  “过去出版社并不了解钱是怎么花的、怎么挣的。而现在双方共同参与,资源投入一人一半,分成也一人一半。”于静认为这种透明的合作方式,能够打消出版社对于利润分成的顾虑。“通过移动阅读基地提供的数据,我们也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收益,从而坚定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化的信心。”山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胡长青说。

  对于能否盈利,出版社的业绩或许更直观。胡长青介绍,山东人民出版社去年出版的一本畅销书,9月份上线1个月,手机阅读销售给出版社带来的利润达9万元;以6个月的周期计算,出版社预计本书的总利润将超过50万元。而从整体来看,该出版社的数字出版收入在2012年利润达到55万元,占出版社利润总额的六十分之一强。虽然占比不高,但胡长青认为,这代表纸书的数字出版盈利从无到有,具有标志性意义。

  然而,纸质图书的数字化尝试才刚刚开始,参与者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在做数字出版尝试过程中也难免有一些不成功的案例,并不是所有图书都适合数字出版。“像一些市场上卖的比较好的散文作品,线上并没有获得很好的销量,这类作品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和个性化的体验,可能不太适合通过手机来阅读,”于静说,那些不适合做数字出版的以后就不做了,适合的就接着做。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