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施洪刚 (化名)这样形容他当前的处境。在他看来,玩具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这类产业在中国已经没有前途了。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的采访时,施洪刚已经把自己位于上海的玩具公司承包了出去。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国。但当前,我国整个玩具行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玩具业所依赖的人口红利已经越来越少,工人工资不断上涨,招工困难;外部贸易壁垒高筑。与此同时,数码娱乐行业的兴起,不断对玩具业发起挑战……
在施洪刚酝酿着把企业转手的这段时间,深圳的郭强力正在注册自己的玩具公司。
作为深圳市艺美辰玩具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郭强力对自己的企业信心满满。“目前发展势头不错”。1989年出生的郭强力,在去年成立了这家公司。他通过电商渠道发展客户,生意越做越红火。
事实上,在客观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新的积极因素正破土而出。“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让玩具的潜在市场进一步扩大。80后、90后的年轻父母,在玩具消费方面,比老一辈出手更加大方。
找不到“风口”的玩具业
在玩具行业,最让施洪刚头痛的是人工问题。他告诉记者,目前玩具行业招工非常困难,在招工难的大背景下,玩具行业对工人的吸引力比其他行业更弱。
“在上海,我隔壁的行业都比我好,能出更高的工资,工作环境比我优越,工人当然不愿意到我这里来。”施洪刚说,“传统的方式,已经无法维持了。”
施洪刚所在的细分玩具行业,有一道手工上色的工序,机器无法替代,虽然材料都是环保的,但因为有刺激性气味,这让很多工人反感。
郭强力的公司主要生产毛绒玩具,车工是比较重要的岗位。他透露,这类工种一个月的工资在4500~5000元之间。如果是充棉工,一个月可以拿到8000~9000元。
这一工资水平,甚至不亚于珠三角一些城市的白领群体。“人工太贵了,招工难,人员也不好管理。”郭强力说。
今年春节过后,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和企业用工监测显示,全省用工缺口约为60万~80万人,其中,珠三角七市为45万人,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仍存在“招工难”现象。
广东飞轮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企划部负责人谢树锋表示,招工难,用工成本高,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共同的难题。
“我有很多朋友在东莞从事玩具行业,在这个行业,我们听到的只有厂越来越小,没有听到哪家厂越做越大。”在电话那头,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2010年起,他一直都在想着企业转型升级问题。“我天天都在想这些问题,想怎样把人员减到更少,怎样提高效率,怎样搞自主创新。”
当时,他还酝酿着做电商、做品牌。甚至跟朋友进行了这方面的合作,但最终都无功而返,“因为这个行业是个没落的行业,所有人都在倒下。”
在施洪刚看来,一个劲地钻在玩具行业里,花100分的精力,只能获得20分的收益。“你花这么多精力干嘛呢?没用。当你离开这个行业的时候,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施洪刚说,像小米的雷军讲的那句话,任何行业一定要找到风口,在风口,一头猪也能飞起来。
玩具业的“外忧”/
在大部分玩具产品都以出口为主的情况下,外贸壁垒却越来越高。郭强力的公司有60%的产品依靠出口。他说,在环保方面,欧盟要求最严,而日本对质量要求最严。“新的欧盟标准有183项,每一项都要达到标准,一旦不合格,所有的东西都白做了。”
2011年7月20日起,欧盟开始在其成员国实施欧盟 《玩具安全新指令》,该法令被称为欧盟“史上最严苛”的玩具安全指标,在物理、化学、机械、电气、卫生等诸多方面对玩具做出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规定”。
在各种苛刻的标准下,我国玩具业的出口增长开始显得乏力。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13年1~11月,我国玩具产品出口金额为114.97亿美元,同比增长8.93%。出口平均单价为0.49美元,同比下降8.19%。
国外市场增长有限,国内市场却面临着一些国际玩具巨头的抢夺。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