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 正文

抗癌药格列卫被层层加价

2015-02-15 08:58 来源:山东商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近日,因“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陆勇被诉事件,天价抗癌药格列卫受到舆论持续关注。有人疑惑,这救命药怎么就这么贵?也有人呼吁,应当尽快将此类药物纳入医保范围。更有人追问,为何我们自己不能做出“物美价廉”的“印度药”?记者就此采访了患者、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救命药为啥这么贵?一盒2.4万,在韩国只需9700元

  今年34岁的小李七年前被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医生告诉他,治疗慢粒白血病最好的药是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格列卫,长期服用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一盒药2.4万,一个月吃一盒,平均每天就要吃800块钱,这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承受的。”

  小李告诉记者,服用格列卫的患者都知道,中华慈善总会有一个“3+9”的援助项目,患者自费购买3个月的药品后,经过相关资料审核就可以免费获赠9个月的药物。“但即便加入这个项目,一年的药费也高达7.2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仍然是沉重的负担。”

  因此,不少人选择了价格相差近百倍的印度仿制药。同为慢粒白血病患者的陆勇就是因为帮助病友购买印度药而被起诉。“进口格列卫一盒两万,印度药只要200多元,而且我自己一直吃印度药,身体各项指标都控制的不错。”陆勇说。

  救命的格列卫为什么会这么贵?业内人士表示,高昂的研发成本是专利药价格高的重要原因,据称一种新药物的研发往往花费超过10亿美元,因此为鼓励药企创新,各国对专利药都实施厂家独立定价权,以便让药厂在专利期前收回成本、获得利润,这就需要高昂的价格支撑。

  据了解,格列卫在世界各地的售价各不相同,比如在香港是18000元左右,在日本是16000元一盒,在美国大约是人民币13600元,在韩国只需9700元。为什么格列卫在中国内地的价格会高达24000元呢?

  山西省医改办主任郭跃铭表示,这与中国特有的制度成本有关系,一是药品税率较高,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药品的价格,二是在药品的流通环节层层加价,也会转嫁到患者头上。

  能不能全部进医保?部分省市已纳入医保

  天价救命药给慢粒白血病等疾病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患者因为长期服药花费巨大,不得不四处借债,甚至变卖房产;一些家庭也因此无法为继,以离婚收场; 还有一些患者因无力负担干脆放弃吃药,使原本能控制的病情一发不可收拾。

  为此,有不少人建议,是否能将此类药物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据了解,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将格列卫纳入医保范围,但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的众多省市仍未将其列入。郭跃铭指出,能不能将药品纳入医保目录,一是要考虑当地医保资金的能力,二还要考虑所有参保人利益的公平问题。

  “具体到格列卫这样比较昂贵的进口药,我个人认为不应当进入基本医保。”郭跃铭表示,首先是这类药物的价格存在虚高的成分,更容易造成医保基金的浪费; 其次是这类药物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医保基金的定位还是保基本,如果这个口子开了,最后是不是能承受,需要慎重考虑。”他说。

  不少专家建议,解决天价救命药的负担问题,除了基本医保,还可以诉诸大病保障机制,目前各地也正在逐步建设和完善相关制度。此外,还应当充分引导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大病救治。

  追问

  我国能否做出“印度药”?

  在药品专利期内无法仿制

  曾有慢粒白血病患者将进口格列卫与某印度仿制药一起化验,发现主要成分有99%相同。不少患者也表示,服用印度仿制药后病情得到了稳定控制。然而,鉴于印度仿制药未经我国审批,患者购买需要承担一定风险。

  因此有人追问,我国为什么不能像印度一样生产出低价的仿制药品投入市场呢?

  业内人士解释说,印度之所以能够仿制格列卫,是由于其实施了专利强制许可,即企业可以不经过专利权人的同意强行仿制专利药品,以便让更多患者能购买到便宜的药品。而在我国,对专利药品有比较严格的保护,因此国内药企在药品专利期内无法进行仿制。而随着诺华格列卫用于白血病症的专利在2013年到期,国内药企目前已有替代药品上市,价格在3000元左右,这一价格仍比印度仿制药价格高出十几倍。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 宿静]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