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双11”网购促销大战来临前,不少电商又玩起了“先涨价后降价”的花招,部分商品提价20%后准备再打六七折销售。有商家表示,除了追求“双11”单日销售业绩好看之外,“先涨价后降价”也是应对营销成本高涨的无奈之举。
最近,工商总局约谈了10家大型电商,要求全面梳理近期网络商品价格,防范“先涨价后降价”,也不得虚构成交量、成交额。(据《广州日报》)
“双11”本来是个普通的日子,在电商多年的精心包装与推送之下,终于成了闻名中外的销售狂欢节。这个节日甚至引起了国务院总理的关注,在几天前的国务院全体会议上特别提到了“光棍节(双11)”,希望大家借此对网络购物热潮和新的消费热点更加重视。
可以说,现在的“双11”,已经有了巨大的品牌效应,这是电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标志着中国的网购业态走在了世界前列。
这么好的品牌,当然需要珍惜。但不少电商的作为,却让品牌打了折扣。工商总局提到的“先涨价后降价”,只是电商玩的花招之一,此外还有花招之二甚至之三。
例如,商家制定了复杂的优惠规则,消费者不按电商的复杂规则出牌就无法获得优惠;还有些电商,在推送专题和首页上大肆宣传打折和优惠,但消费者下单时却发现,大部分优惠产品都是“无货”状态。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些都给“双11”注了水,让这个节日显得不是那么名副其实,也在玷污着“双11”的品牌。
无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它们都让“双11”不完美,让这个“购物节”暴露出巨大的缺陷。这个缺陷,就是商家的诚恳。
这些现象并不是现在才发生的,而是存在了多年。存在多年并无改进,只能表明形式大于内容,表明商家并没有平等看待消费者,而只是把消费者看做销售的渠道、宣传的对象和载体。消费者不是傻子,如果重复的次数多了,自然会对电商的经营理念产生反感,会对电商的用意产生怀疑,这无疑是对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双11”品牌的伤害。
品牌是需要维护的,就像鸟类珍惜自己的羽毛。贪图一时的热闹与效益,反复去伤害品牌,不仅不明智,而且不专业。不知有多少人对网络销售抱有希望,不应该让这样的希望最终变成失望。
维护“双11”这个品牌,需要电商们行动起来,不是被动地被工商部门约谈,而是主动地进行约束。“先涨价后降价”的现象,一定要坚决制止,有这样的行为的商家,应该被减少信用值,屡教不改的还应该予以关店等处罚。使用优惠券或打折,要有统一公开的规范,不该由商家自己制定规则,和消费者玩游戏。大肆打折却无货的商品,必须下架,不能再挂在首页或推送专题上。“双11”过了这么多年,应该走向成熟了。
至于硬件,电商也有许多改进的余地。特别是物流,现在已经成为制约电商发展的主要阻力,也是“双11”被拖后腿的重要因素。鼓励电商自建或参与合建物流队伍,是政府管理部门对电商这种新兴亮点的最大支持。电商也要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物流队伍,特别是那些上市的公司,应该多想想怎样解决物流瓶颈,而不该只满足于花样百出的促销。(评论员 程赤兵)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