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地产

应像规制“炒房”那样规制“炒墓”

2017年04月25日 16:32: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号:    

  据报道,在全国很多大城市,由于墓地供需失衡导致价格一路上扬。让人瞠目结舌的墓地价格,如高企的房价一样令人焦虑。记者调研了解到,在当前中心城市墓地价格居高不下,周边城市水涨船高的情况下,一些豪华墓地层出不穷,而在利益的诱惑之下,墓地违规开发、“炒墓”等现象有所抬头。(4月24日《经济参考报》)。

  不少地方墓地价格虚高,可谓暴利产业,人们屡屡发出“死不起”的感叹,也绝非“矫情”,而是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有调查显示,在很多地方,通常面积不足1平方米的墓地,价格却令人咋舌。在上海,均价6万元,最高可达30万元;在天津,最低1万元,最高20万元;在广州,大多在10万元至12万元之间,最高可达20万元;在北京,每逢清明节,“生于北京、葬于河北”说法都会被持续热议。中心城市如此,周边地方也水涨船高,不甘“落后”,此等情境,每每“钱”字当头,不见公益,着实令人焦虑不安。

  之所以这样,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比如墓地供应紧张,整体供需矛盾突出,导致“物以稀为贵”。又比如人们观念尚未松动,传统墓碑葬式仍占据主流,生态节地葬式推广受限,等等。但是,在利益的诱惑之下,墓地违规开发,“炒墓”现象有所抬头,加上监管乏力,政策本身留有“经营性”的口子,恐怕这些才是导致墓地市场秩序混乱的“罪魁祸首”,需要引起有关部门和各地方的高度重视。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随着中央对房地产市场定位的明确,各地积极响应,纷纷采取各种有效对策,出台调控组合拳,从目前来看,投机炒作房地产的市场乱象已经得到初步遏制。显而易见,“不是用来炒的”,同样也适用于墓地的定位。要知道,墓地同房子一样事关民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墓地不是可有可无,也是一种“刚需”。“死不起”的焦虑必须得到正视。

  这就需要直面现实,对症下药,而不是止于媒体呐喊。一方面,应进一步规范墓地开发,在合规的前提下,各地应尽可能增加墓地供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同时,采取相应优惠举措,大力推广生态节地葬式。另一方面,应以问题为导向,出台调控政策,像规制“炒房”那样规制“炒墓”,用刚性约束手段有效遏制“炒墓”市场乱象。

  总而言之,“死不起”的问题本不该有,既然有了,就要设法解决。(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责任编辑:郭晓康]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