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业务已经成为部分银行利润增长最迅猛的业务板块;上海银监局以可复制推广为核心,推动银监会推广应用创新制度
上海自贸区成立将满三年,一方面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制度创新为核心,另一方面金融开放创新积累经验,形成了很多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
据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吴益强介绍,三年来在上海自贸区新建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超5.5万户,FT账户融资超5600亿元。
9月18日,上海银监局、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以及多家代表银行共同组织上海自贸试验区三周年通气会,监管部门和相关银行分别总结了监管改革措施和金融创新的成果。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曹琦介绍,所在行自贸业务的金融资产规模超过了行总资产规模的20%,自贸业务连续两年成为行内利润增长最迅猛的业务板块。
创新监管制度
简政放权和推进市场准入制度创新,是自贸区监管改革的核心之一。上海自贸区率先推出自贸区机构和高管准入简化制度,也率先颁布中外资银行业市场准入报告事项清单。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表示,截至2016年7月末,已有辖内9家银行采用事后报告制新设16家支行。
其次,上海银监局推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包括建立创新监管互动机制、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中资商业银行离岸业务经营授权制度、明确非居民理财业务监管规则。
以创新监管互动机制为例,上海辖内提出通过该机制开展的业务创新试点共计40余项,已落地项目近20项,涉及跨境投融资业务等,如跨境并购、跨境同业投资、大宗商品特别结算业务。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周和华表示,在此机制下申报了多项创新产品。其中,在锦江集团“混改”和“走出去”项目上,得到上海银监局在融资比重和股权比例上提供的更大的创新组合空间。
上海银监局还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张光平介绍,这一制度包括建立“机构、风险、产品三维一体”监管治理架构,建立全流程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建立信用卡“刚性扣减”机制,建立自贸区银行业特色监测报表体系,前瞻发布自贸区业务风险评估指导意见等。
张光平表示,监管层也致力于提升自贸区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以可复制推广为核心,推动银监会推广应用创新制度。
“据我了解,大部分银行的上海自贸区分行担任着统筹全国多家自贸区分行的职责,上海方面也会强化自贸区引领示范效应。”张光平表示。
FT账户融资超5600亿元
自贸区成立三年以来业务较快增长。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吴益强介绍,三年来在上海自贸区新建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超5.5万户、FT账户融资超5600亿。其中,建行自贸区客户群体已达1.5万户。
在机构设置方面,各行加强统筹。据汇丰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吴立峰介绍,汇丰银行在总行层面还成立了中国自贸区业务领导工作小组,来统筹协调国内多个自贸区各项业务,并推进上海自贸区经验的复制和推广。
多家银行也进行不同的创新尝试,推出各类创新产品和项目。
面对中概股私有化回归的大潮,许多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跨境并购交易。上海银行副行长黄涛介绍,曾经在一个案例中,在20多个工作日内完成最终方案的设计、完成审批和设立流程,提供了超过等值12亿元人民币的外币并购贷款。
部分银行也提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浦发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副行长杨悦蓉介绍,针对上海自贸区扩区后形成的陆家嘴、世博、金桥、张江、保税区等五大片区的区域经济特征,升级区域专属金融服务,增加了云监管、云账单、云支付等特色资金管理服务。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