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饱受各方的“不满”诟病后,广东省药品集中采购欲全面革新的消息不胫而走。
在近日举行的2013年广东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传出拟在年内建成第三方平台进行药品交易的消息,这一借鉴重庆药交所的变革意在遏制药品采购中存在的腐败。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于2010年最先在国内启动药品交易所的建设,此后成都市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广东此次变革,虽迟于重庆和成都,但业内企业普遍认为,广东作为国内最先启动药品集中采购的省份和全国药品消费量最大的省份之一,若如期开建药交所,将更具突破意义。由于重庆模式也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企业对广东新招标模式如何变非常关注。
广东药品采购欲还权于买方
“比方我们要出去外面吃饭,我肯定是基于自己口袋里的钱去选择餐馆,并尽量用口袋里的钱消费最具性价比的餐馆和菜品。”广州开发区一家上市药企的副总经理在获悉广东将建药品第三方交易平台后,如是向南都记者描述她期待的理想的药品采购模式。
截至目前,她尚不清楚广东是次改革的细则,但她认为改革正在朝着理想的模式靠近。
在市场经济中,买卖双方自主交易这一自然而然的事,却未能在药品的采购中直接发生。政府作为药品招标的主导方,介入到了这一交易的过程中。
广东率全国之先开创了全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做法。启动集中招标除了意在打击药品采购中存在的腐败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用上价格便宜的好药。
不过,这一做法在各地实施和变革的过程中,却被指不断“走偏”。以至于在安徽省启动“两票制”(先经济技术标和后商务标)的招标,并被发改委推广至全国后,引发了国内医药企业的普遍质疑,“两票制”被指设计不尽合理,“唯低价”是取的做法,过多地注重了价格因素,而少了质量的权重,令不少好药最终没能中标。
“医生不满意,药商不满意,各级领导也不满意,吃力不讨好,所以现在要改变,由政府直接组织招商,变成由政府来制定规定,提出要求,然后建立一套机制,由第三方交易平台来交易。”2013年广东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分管医卫的广东省副省长林少春的这一表示令市场看到了改革的希望。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在陈祝生表达前述变革思路后,国家药监局旗下一家研究所的负责人也第一时间在社交网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方案如何实施仍未敲定
先烈南路23号的华泰宾馆,因历次广东省医药采购中心主办的药品招标均在此举行,已经成为国内药企们最为熟悉的广州地标。
广东药品采购欲弃集中招标,改建交易所的消息传出后,已有药企赶赴华泰宾馆附近的广东省卫生厅询问相关问题。
据广州本地一家大型国企的总经理透露,卫生厅为此已经与前往咨询的药企进行了座谈,但官方给到他们的说法是“最终如何改方案还没有定”。“至于放弃集中招标的说法,更是没有定论”。
不过,广东省卫生厅主管药品招标采购的副厅长陈祝生对媒体的说法,则已经透露了自己的设想,他称“初步设想是采取"重庆模式",计划已经上报,正在等待相关省领导批复。”
陈祝生还称,广东省医改办考虑让医保部门成为交易平台的牵头者,但医保部门的态度还不清楚。
细则一天不出,对于药企而言,心头的问题则始终难以放下。“事实上,一个政策好不好,具体还得看细则上的东西。”奇星药业市场总监邓景赞坦言。
药企关注销量问题
南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邓景赞持同样观点药企管理层人士甚多,而导致他们关注细则的原因,无外乎“销量”的问题。
“从我们实际参与的情况来看,重庆的交易所模式,也没带"量"交易。”白云山制药的一位熟悉“重庆模式”的专家直言。
“重庆模式”,即陈祝生初步为广东改革选取的借鉴对象,该模式就是在当地卫生部门的主导下,建立的第三方药品交易平台重庆药品交易所。依照重庆医改办此前的设计,“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量价结合、规范配送、限时结算”是重庆药交所运作的基本思路,即卖方和买方会员在交易所电子交易平台签订电子购销合同,共同选定配送企业完成配送交收,会员通过交易所与银行组建的结算中心在规定时间内结清货款。
不过,在实际运作中,被企业最为看重的“价量结合”,或“带量采购”的思路,却并未很好地执行。而“量”对不少企业来说,是他们让利的前提,没有保证销量的规模,降低成本只能是空谈。
“二次议价”明禁暗行
事实上,重庆药交所的做法,也并非完美。在一些方面,还是依旧保留了集中招标时期的旧习。而“二次议价”就是新近被爆出的一大问题。
以该交易所近期刚刚覆盖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为例,就被企业爆料称,他们在重庆药交所成功竞价入围的品种,到医疗机构采购时,会要求成交价在上市价的基础上再次下浮。
这一问题的出现,在业内专家看来,实际上医院方面为保护自己利益而做出的举措。因为,医院此前一直靠15%的加成作为主要的收入,当15%的基本药物加成全面取消后,医院其实在基本药物上也就没有了利润,而财政补贴医院不到位这一问题已由来已久。
但“二次议价”早在2年前就已经被明令禁止,2010年7月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卫规财发[2010]64号,下称“64号文”)。
第三方平台或增加企业成本
在看到“重庆模式”对老大难问题无力解决的同时,一些企业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还坦言若引入第三方平台,或将增加企业的成本。
“引入第三方即意味着会有中介进来,多一层中介,肯定会多一层成本。”广州一家中成药企业的负责人认为。
据了解,在广东开创的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被推向全国后,像海虹控股那样曾经以从事药品采购中介为生的企业一度走了到“死亡边缘”,不过,近期广东要建药交所的消息出炉后,海虹控股的股价连连上涨,市场视乎重新看到了海虹们的新商机。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则更愿意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待广东这一即将到来的改革,他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称,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干预了医院的自主权,没有尊重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权于医院,是情理之中的事。
“准确地说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实行交易所制度后,医保局与医院之间实行总额预付制度,即超支不补,结余自用,这一制度会令医院去寻找更具性价比的药物,而这样的结果就会促进用药更加合理。”在他看来,由此带来的洗牌效应,对医药行业而言,将带来合理的影响。
“我们不需要不合理用药带来的繁荣,但是只要是合理用药的需求,我认为就应该得到满足。”于明德最后说。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