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共免费WiFi单设备仅2兆带宽 只能承载20人
新华网
从去年开始,本市分批在公共场所陆续开通了免费无线上网服务——“-MyBeijing-”。5月1日起,市经信委宣布,在公共场所,每位用户每天可享受的“-MyBeijing-”免费上网时长由两小时修改为不限时。服务的点位也从今年1月的500余个,增至目前的943个。“-MyBeijing-”从去年推出后,受到了媒体的关注,网络连接不畅、不通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这次扩大服务后,其表现是否让人满意呢?5月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按照其提供的正常服务站点进行了实地联网体验。结果6个点位,北青报记者都未能注册成功,无法连接到“-MyBeijing-”的网络。
1.进入服务点位后,记者的手机显示-MyBeijing-信号正常
2.进入注册页面,点击获取验证码。记者多次在这一步尝试失败,未收到任何验证码
3.除了未收到验证码,在搜索-MyBeijing-网络后,跳转页面也出现失败
调查
疑问一 为什么有信号却上不去网?
每个AP设备仅2兆带宽 只能20个人使用
北青报记者就此问题先后3次拨打了“-MyBeijing-”的服务热线。首先,热线工作人员向北青报记者确认5月4日当天未收到系统故障的报修,没有发现网络和短信平台存在问题。
其次,是何原因无法收到验证码?工作人员解释称一个AP(无线访问接入点)最多能承载30个人同时在线服务,如果在这个区域超过30个人同时使用,其他人就连接不上了,也就不会向客户发送验证码。如果想上网可以选择其他的地方再试试,至于为何在公共场所一个地址只能容纳30个人,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对此,市经信委书面向北青报记者解释称,北京市免费无线上网服务中,根据场所大小和人流密度,分别在每个场所布放数量不等的AP设备,每个AP设备提供2兆互联网带宽,主要提供网页浏览、邮件收发、即时通信等基本的免费无线上网服务,由于带宽共享,同一无线接入设备覆盖区域下用户越多, 用户上网体验也会越差,甚至出现无法登录等情况。所以为保障用户的基本上网服务质量,每个AP设备接入人数上限已由30人调整为20人。
疑问二 为什么带宽这么低?
政府出钱企业建设 招标时带宽就仅有2兆
-MyBeijing-官方网站显示,该平台目前由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和爱思特(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
这两个公司的网络运营实力又如何呢?其官网介绍,歌华有线成立于1999年9月,其依托覆盖全市的光缆网络资源和运维经验,负责管理-MyBeijing-平台的城域网建设和运维。资料显示,目前,经过多年的网络建设,歌华有线的光纤网络已经遍布全市政府机构、医院、街道、社区、商业区等诸多单位及行业,在城六区平均每500米之内即有歌华有线的光机,远郊光缆已完全接入到村镇一级。
爱思特(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负责管理平台的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资料显示,该公司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合作,以全国现有600多万WLAN热点为网络基础。
然而,为什么这两家技术基础雄厚的公司所运营的公共无线网络却只有2兆带宽呢?
北青报记者在“-MyBeijing-” 项目2015年招标文件(招标编号:ZTXY-2015-F19077)中看到,该项目由承建单位自筹资金建设,市经信委负责承担同等带宽的固定宽带费用,其余所需费用由承建单位承担。
按照招标文件中“-MyBeijing-”免费无线接入服务需求中的规定,互联网接入带宽为公共场所AP个数×2兆,“-MyBeijing-”要向市民提供网页浏览、资料查询、邮件收发、即时通信等应用,暂时不支持用户使用电驴、迅雷等软件高速下载电影、联网玩网络游戏等。
5月5日,北青报记者联系到爱思特公司表示想具体了解-MyBeijing-的运行和维护情况,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接受记者采访需经过市经信委的许可。
疑问三 政府投入了多少资金?为何不把一个站点解决好?
政府购买带宽是先使用后付费
众所周知,一个家庭服务器可以同时连接十几个设备。财政到目前又投入了多大的资金?在公共场所覆盖的服务设备为何上限只为30人?另外,为何不把一个点的服务质量提升上去再全面铺开?
市经信委书面回应称,“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免费无线上网服务项目将对五环内主要区域和五环外的重要区域进行无线网络覆盖。其中,2017年,预计还将在目前已开通943个场所的基础上,新增400个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公共场所。
北京市免费无线上网服务项目自2015年起实施,于201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由企业负责投资建设和运维,政府购买互联网带宽,先使用,后根据服务质量进行付费。
对比
免费WiFi覆盖中关村2万多人同时在线
今年年初,经过近三年建设,海淀区免费无线网“My-haidian”覆盖区域目前已达3000多个,逐步实现了辖区内政府机关、科技园区、社区街道、交通场站、学校和商圈共六大类区域的无线网络覆盖,并向公众免费开放。
据了解,去年,海淀区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使用“智慧海淀”资金4500万元购买互联网出口带宽40G,中关村区域的无线网络带宽为5000兆,总共有450个无线接入热点,可满足2万多人同时在线,确保体验流畅。速度基本与4G上网速度相当。
负责该项目的相关工作人员向北青报记者表示,海淀区免费无线上网的运营项目由4家公司建设和运维,布网密度大、带宽流量高让海淀区内的免费上网更加顺畅。
专家说法
带宽低不是硬件问题 实际效果才是考核指标
针对户外无线局域网的设置,北青报记者昨天采访了相关业内专家。该专家表示,免费AP已在我国形成了一个产业,现在由专业的几大公司在进行公共AP运营。从AP硬件设备的能力上来讲,2兆的设置是非常低的一个值,正常的家用无线AP带宽可达到200多兆,户外使用的工业极可达到500多兆。这样看来,“-MyBeijing-”选择2兆带宽,不是硬件能力问题。
为什么会设置2兆,这和运营部门经过测算后实际购买的带宽有关,也就是和投入的资金有关,和光纤、硬件的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
为什么是20人的上线呢?这位业内人士表示,这和运营策略有关。首先,在一定的服务范围内,免费无线网络的运营能力是和出资方的购买能力有关的;其次,运营商在与政府签订合同时,一定是要保证合同中所提到的上网效果的,在限定好每个AP2兆带宽的前提下,要保证网络的基本服务功能,20人的上线应该是经过测算的,更多的人加入可能会降低使用效果。
从运营成本上来讲,购买的带宽越多投入的资金也就越多。比如,两个区域同时有450个AP提供服务,一个AP带宽设置为10兆/个,另一个设置为2兆/个,其一年的宽带支付费用约相差5倍。
该业内专家表示,免费无线局域网作为市民出行的有力补充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在实际运行中,“有还是没有”免费无线上网固然重要,但其实际的使用效果和让市民真正受益的程度更应成为便民工程最终考核的指标。
探访
记者探访6个地点
没有一处成功上网
地点一:朝阳门南小街
结果:信号为满格 体验失败
当日上午,北青报记者来到朝阳门南小街南竹竿胡同口,打开无线网络连接,系统立刻搜索到了“-MyBeijing-”,连接显示“开放”状态。连接确认后,手机自动跳转到了“WiFi登录”界面,上面显示欢迎使用等字样。
由于北青报记者未曾进行过注册,需要先进行“立即注册”才能使用。点击后,页面跳转至注册页面,输入手机号,进行“点击获取”验证码,点击后手机弹出“短信验证码请求繁忙,请稍后再试”的提示,等待了60秒后,再次点击仍然繁忙。北青报记者站在街口足足试了5分钟,也未获得验证码。尽管北青报记者手机上的“-MyBeijing-”信号为满格,但体验失败。
5月5日,北青报记者再次在该地点进行尝试,验证码仍然无法获取。但是这一次出现了部分时段根本无法跳转到注册页面的问题,体验再次失败。
地点二:金宝街东城区行政服务中心
结果:“短信平台故障,请稍后再试”
“-MyBeijing-”主要在公共场所为市民提供免费的上网服务,北青报记者又来到了东城区金宝街上的东城区行政服务中心,这里前来办事的人很多,网络使用需求大。按照此前的程序,北青报记者连接,结果仍然卡在了“点击获取”手机验证码的环节,这次除了提示“繁忙”,还出现了“短信平台故障,请稍后再试”的提示。
地点三:北京站
结果:未能跳转到登录页面
根据服务提示,东城区北京站街属于“-MyBeijing-”提供服务的站点,这里每天的客流量集中。北青报记者发现在北京站出站口附近并未搜索到“-MyBeijing-”的信号,但是移动到西侧“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店外广场,信号比较强,再往西移动到售票厅门口,信号消失。但在这里,北青报记者的连接仍然是失败的,未能跳转到登录页面。
地点四、五 王府井、南锣鼓巷
结果:仍然无法实现连接
作为核心区的王府井和南锣鼓巷,可以说是北京公共场所的代表,这里的情况怎么样呢?北青报记者在这两个地点分别进行了测试,“-MyBeijing-”信号显示较好,但是仍然无法实现连接。
地点六:社区卫生服务站
结果:无法收到验证码
在北青报记者去过的5个地点,除南小街路口外都为人群较密集的公共场所。当日北青报记者发现在本市提供的943个站点中(16个正在维护中)还有不少设置在了社区的卫生服务站、税务所等地点。
北青报记者选取了朝阳区呼家楼向军北里12号楼西侧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当时已经是中午,社区内很安静,北青报记者尝试再次连接,结果仍然是有信号无法收到验证码,不能连接上网络。记者 王薇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