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络,是未来新一代的网络技术。从面向普通百姓的消费互联网来看,将具备易扩展、易管理、更安全的移动带宽特性;从面向各类企业的产业互联网来看,将具备大带宽、大连接、高可靠、低时延的特征。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网络是集连接、感知、计算和数据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并将开启一个新的网络时代——
4月17日至18日,主题为“创新合作共赢,引领未来发展”的2017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在南京举行。本次峰会由中国工程院、南京市政府主办,国内三大运营商和西班牙电信、德国电信等负责人,以及华为、中兴、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参与此次峰会,并集中展示了5G移动通信、物联网、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等一系列最前沿的未来网络基础应用。
业内人士围绕未来网络技术与网络架构创新、5G、产业互联网、未来网络和共享经济等前沿课题,展开头脑讨论。据预测,全球18家顶级电信运营商计划在两年内采用新一代网络技术,预计到2021年未来网络市场将增长至15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16%。
传统互联网面临挑战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大、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新兴业务层出不穷和应用场景的不断创新,传统互联网在可扩展性、安全性、移动性、服务质量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表示,为了解决传统互联网面临的挑战,满足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互联网迎来了新一轮历史变革,正进入未来网络发展阶段。“近年来,全球对未来网络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旨在用新结构与新技术构建新一代网络,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刘韵洁说,未来网络与实体经济结合,将催生巨大的市场机会,全球运营商、设备商、服务商、高校、科研机构,应开展更多的联合创新,在网络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当前,我国互联网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具体而言,云计算业务的兴盛推动数据中心网络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以高清视频为主的内容业务逐渐充斥网络管道;物联网、车联网、卫星网等新型网络则更加强调高效、可扩展的移动组网能力;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网络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对网络服务质量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面对这些变化趋势,近年来全球主流运营商、设备商都陆续宣布了多项网络重构战略,应用新技术构建新一代网络架构,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新需求。
未来网络并不遥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在未来网络的研究建设方面,各国都还处在起步阶段,既有挑战,也充满了创新的空间。国家发改委已经设立了关于未来网络的国家大科学工程,希望建设未来互联网试验平台,探索各种未来互联网技术方案。“通过这样的试验探索,找出能够符合未来互联网发展需要的、满足我们技术要求的路线。”邬贺铨说。
在邬贺铨看来,未来网络是面向普通用户的消费互联网,要具有可扩展性、可管理性、更安全、更宽的移动带宽;也是面向各类企业的产业互联网,可以概括为大带宽、大连接、高可靠、低时延。软件定义网络、网络虚拟化、数据中心网络、边缘计算等未来网络新理念和新技术不断推出,正在影响网络产业链的各个方面。
智能化,将是未来网络的一大特点。未来网络将是一个“知化”网络,会逐步进化,从现在这种冰冷的物理连接到主动感知各类连接设备,再到分析了解网络运行的各种数据,知晓如何适应外界的变化,最后网络将有智能思考的能力,形成自身的知识,会策略地选择和推演,实现人、网络和应用的融合体。未来网络是集连接、感知、计算和数据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实现超级安全、自主优化、进化更新等3大能力。
未来网络与你我有关
未来网络,听起来高深莫测,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比如未来5G网络,将比目前的4G网络快10倍至100倍,从而使目前连接人的网络能够实现连接物,可以通过云端系统指示无人驾驶汽车穿过交通流,也可以实现从远程问诊到远程手术的飞跃。这将对移动互联网产生颠覆性的改变,并催生无数新应用、新模式、新产业。“未来网络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可以有效解决现有互联网面临的问题,推动信息网络产业升级,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江苏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博士张广兴说。
据介绍,我国首个未来网络小规模试验设施已于2013年8月8日在南京开通,并实现了与美国GENI和欧盟OneLab等未来网络架构的互联。以该试验设施为基础,后期将建设国家未来网络创新平台(CENI),骨干节点覆盖全国包括南京、北京、上海等35个重要城市,支持量子通信、空间网络、物联网等试验,并期望演进成为中国未来基础网络的雏形。
“尽管在未来网络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去探索,但一个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更开放的网络,是我们的追求目标。”刘韵洁说,未来网络会是一个智能化的万物互联时代,将助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也会让普通人的生活更便捷美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秦海波 薛海燕)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