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通讯  > 正文

网间结算费调降 联通、电信扳回一城

2013-12-26 10:32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本周二,国内三大运营商日前先后发布公告,称收到了工信部通知,从2014年1月1日起,基础电信运营商公网网间结算标准将进行调整。经过调整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向中国移动支付的网间结算费将降低约三分之一。据了解,此次调降的网间结算费用包括了语音、短信、彩信等多项内容。调整后,联通、电信的相关成本将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这一举措未来或许会导致联通、电信的资费套餐出现进一步的下调。

  联通、电信网间结算费大降

  工信部的通知显示,自2014年1月1日起,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用户呼叫中国移动的用户(不含TD-SCDMA专用的188、157号段),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向中国移动支付的网间结算费由0.06元/分钟减至0.04元/分钟,其他现行语音网间结算标准维持不变。此外,工信部还宣布调整了短信、彩信的网间结算标准,短信网间结算标准由每条0.03元减至0.01元,彩信网间结算标准由每条0.1元减至0.05元。

  “就调整幅度而言,此次工信部向联通、电信的倾斜力度还是比较大的,语音网间结算费直接少了三分之一,短信网间结算费少了三分之二,这对于扶持联通、电信发展,以制衡中国移动还是会有积极效果的。”Reational AB分析师张星告诉记者,所谓网间结算费,就是不同通信网络之间的债权债务结算。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费用,是因为联通、电信的用户向移动网络的用户发起语音呼叫或者短信发送的时候,利用了移动的网络资源。“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只涉及到了联通、电信向移动方面需要支付的网间结算费,并没有提到移动向联通、电信支付的网间结算费,所以应该算是对联通、电信的利好。”

  根据工信部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国移动用户总数约7.5亿,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数分别约为2.7亿、1.8亿。若按新规实施,这一政策利好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因为要支付给中国移动的网间结算费将大大减少。对此,中国电信在其23日的公告中也予以了证实:“按照2012年的移动网间话务量、彩信及短信的使用量测算,2012年,中国电信的网间结算收入将减少5.6亿元,但中国电信对外支出的网间结算费减少了31.4亿元,整体收益大幅增长。”

  移动利润因此将减收不少

  联通、电信网间结算费支出的减少,无疑则意味着中国移动在网间结算收入方面减少。根据中国移动的公告表示,按照母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移动网间实际话务量、短信及彩信使用量测算,假设上述调整于今年1月已生效,推算只会令公司今年上半年结算收入减少约43.1亿元,结算支出减少约8.4亿元。

  “这应该算是工信部给联通、电信的一种变相补偿吧。”张星表示,就算规模、利润而言,中国移动远超中国联通、电信,此番4G发牌,工信部又只发放了中国移动力推的TD-LTE牌照,对于联通、电信期盼已久的FDD LTE牌照采取了悬而未决的做法,这不仅使得联通、电信在4G业务开展方面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同时也导致这两家运营商不得不因为要采用融合组网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如果直接给联通、电信发放FDD LTE牌照的话,这两家运营商的组网就会简单很多,但现在同时还要对TD-LTE进行建网、测试和维护,难免会有额外人力、财力投入,所以适时调整网间结算费用并直接倾向联通、电信还是能够起到比较好的安抚效果的。”张星称。

  根据三大运营商2012年报显示,中国移动营运收入5604亿元,净利润1293亿元;中国联通营业收入约为2489亿元,净利润71.0亿元,中国电信经营收入约为2831亿元,净利润149亿元。联通、电信的利润总和相加还不够移动的零头,但4G建网投资方面动辄就是数百亿的需求,因此对于联通、电信而言,2014年的利润压力实际上是大幅增加的。这种情况下,通过一些特殊手段为他们两家“减负”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过这件事也可能导致一些直接对用户利好的结果,在网间结算费下调的情况下,联通、电信的资费套餐定价也将出现一定的空间,尤其是在目前虚拟运营商已经开始全面招募的情况下,如果联通、电信能够将批发给虚拟运营商的价格调降一些,那么未来基础电信服务的资费体系还将更加丰富。”张星表示。

  南方日报记者 程鹏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