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湾艺人张兆志因在个人脸书专页开设“爱情诊疗室”意外爆红。在这个“网络诊疗室”里,张兆志以犀利、毒舌的言辞吐槽求助网友,精辟言论反而被网友狂赞“神回复”。
其实在台湾的社交媒体上,早就活跃着一批职业“吐槽家”,堪称张兆志的前辈。他们就自己看不顺眼的社会现象大胆发声,或作文、或画画,极尽恶搞吐槽之能事。而这份特别的才华也成为他们的立身之本,跻身演艺圈、成为知名插画家甚至畅销书作者都不在话下。
看不惯“自拍狂魔”?“吐槽家”帮你说心里话
像张兆志这样活跃于网络的“吐槽家”,以“吐槽”引发网友共鸣。例如有“部落客天后”之称的弯弯(本名胡家玮),正是因为“6868一起翘班去”、“可不可以不要上学”为主题的系列涂鸦,吐槽老板、同事、校园糗事而深受大众喜爱。
网络写手“宅女小红”,常常在个人页面上以诙谐的文字“自曝其短”,讨论话题也百无禁忌,自封“下体派作家”。先是因为骂劈腿前男友而开始写作,结婚后则在书中大胆爆料婆媳琐事,连小S都佩服不已。但也因为过于犀利直白,“宅女小红”不敢让家里人知道自己的作家身份。
每次在微博或者朋友圈看到“自拍狂魔”或是图文不符的内容,是不是总想吐槽又要忍住?知名网络画手H.H,就通过塑造了“美美”形象,结合社交网络众生相,击碎一些“网络美女”的假面具,H.H通过画作揶揄嘲讽,让他的粉丝团突破80万人次。
除了这些广大网友都喜闻乐见的吐槽红人之外,也有部分网络“吐槽家”涉猎的是比较小众的群体。例如专攻同志市场的图文部落客“假文青”,其作品专门揭露同志圈的各种现实面,也在小圈子中受到追捧。
四十分钟赚七万元?网络人气带红周边产业
在台湾,这些网络“吐槽家”已经不只是一种现象,更衍生出相关经济产业。以弯弯为例,她的作品一开始是作为MSN的表情使用,后来集结出版书籍十余部,更被塑造成漫画家品牌。与弯弯签订授权合约的创意公司,短短三个月就授权八家公司完成产品,首批上架7-11以及授权3M公司的商品,产值便达2500万元(新台币,下同),若加上服装、年历、文具、家饰品等周边商品,带动的商机应可超过3000万元。
在网上吐槽到底多好赚?网络画手“阿伯”与台湾航空公司合作,用漫画的方式展现飞机上注意事项。因为以草稿般的画风闻名,一张画只需要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四张画的酬劳却有七万元。画手H.H完成一幅创作大概半个小时,接稿酬劳也有三万多。再加上这些网络“吐槽家”基本自成一体,不需要经纪人抽成,赚到的钱都能进自己的荷包。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因为出版书籍或是出席活动,让这些“吐槽家”慢慢从网络平台走到公众面前。“宅女小红”的故事就被搬上舞台,在台湾“国家剧院”实验剧场上演新戏《羞昂app》,剧场实力派演员谢盈萱饰演羞昂(“小红”的闽南语读音)。而弯弯本人更是早早地开始跨界,成为台湾第一个因有高知名度而拍摄电视广告的部落客,九把刀更是为她在《那些年》中创作了一个角色,由她本人出演女主角沈佳宜的好友,名字就叫胡家玮。
观察
“吐槽家”的创造力
台湾这些网络“吐槽家”的作品,喜欢的网友无限追捧,觉得一针见血诙谐有趣,是了不起的创意;而无感的人,则觉得年轻人不务正业,拿吐槽当文化,以为写写画画就能“救台湾”。
现今的台湾社会,充满“对一切不满”的气氛。这种气氛在网络上更甚,年轻网友对各种议题的过激言论时有耳闻。今年的“太阳花学运”,甚至也酝酿于网络。比起这部分年轻人,活跃于社交网络的“吐槽家”们更有一种温柔的人文情怀。他们用文字或图画来表达自己对周遭的“看不顺眼”,采取的却是充满揶揄、反讽的方式,毫无戾气。他们令人想起上世纪的朱德庸,区别只是,朱德庸的《醋溜族》在《中国时报》上连载,而他们的作品通过社交网络传播。
台湾是个注重创意的地方,早在部落格(即大陆的博客)盛行的时代,就有“华文部落格大奖”评选,堪称年度网络盛事。后来部落格没落,脸书等社交媒体兴起,网络“吐槽家”们的影响力更以人际传播的方式成几何级数增长。影响力带来了商机,他们的吐槽事业也因此成为了生产力。于是原本的小众创意成为了商业化的产品,“吐槽家”们则成为台湾庞大创意产业中的新鲜血液。
网络上,吐槽声注定不会停歇。人人都会吐槽,但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吐槽家”。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大概就叫创造力。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