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两岸经贸交流  > 正文

张文生:多方增进台湾青少年的中国认同

2015-07-06 16:0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国台湾网7月6日杭州讯 (记者 李杰)今天上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所长、教授张文生在此间表示,目前,台湾青少年对中国的政治认同呈现疏离化倾向。应从多方面着手增进台湾青少年的中国认同:营造良好的两岸交流交往的大环境,加强两岸青少年在各方面的交流,促进两岸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的相互融合。

  张文生指出,台湾经过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政治社会转型,分离主义思潮泛滥,台湾社会的所谓“台湾主体意识”形成与得到强化,使台湾青少年对中国的政治认同呈现疏离化倾向。

  张文生指出,影响现阶段台湾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台湾政治转型改变了整体环境。张文生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湾政治转型加速,各种政治势力粉墨登场。个别政治人物和政治势力出于自我的权力野心,假借自由化、民主化、本土化的外衣,在台湾社会鼓吹“台湾独立”的政治目标。这个阶段也是台湾分离主义泛滥的时期,对成长中的这一代青少年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其次,“去中国化”的文化教育毒害下的结果。随着政治转型,台湾社会呈现出多元化、本土化的倾向,“台独”思潮不断泛滥。特别是2000年民进党执政以后,“台独”政治势力把黑手伸向文化和教育领域,假借推行本土文化和本土教育之名,行“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之实,在客观上也给台湾社会和台湾青年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再次,台湾媒体环境充斥着分裂主义言论。台湾分裂主义思潮借助于社会开放、言论自由、文化多元的趋势,不断占据台湾媒体和舆论的空间,而这些大众传播媒体对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毒害是不可低估的。加上台湾当局的放任自流,台湾政治文化的‘脱中国化’现象已经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四散渗透。

  最后,海量的网络信息型塑了台湾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张文生指出,台湾青少年获得的两岸信息大部分来自于网络,网络信息有即时性、全面性的优点,但是,海量的网络信息也有盲目性、非过滤性的特点,它甚至无法排除虚假和有害信息的传播。可以说,网络既给台湾青少年提供了便捷的海量信息,也造成了一些不良的政治影响。

  如何增进台湾青少年的中国认同,张文生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应当营造两岸交流交往的大环境,消除台湾民众尤其是台湾青少年的敌我意识;第二是分析影响台湾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关键因素,具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和影响力;第三是加强两岸青少年在各方面的交流,促进两岸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的相互融合。

  由浙江大学台湾研究所举办的青年与两岸发展研讨会6日在杭州市开,张文生教授是在会上发言时作如上表示的。

[责任编辑: 赵燕]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