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工智能”四个字已经是老生常谈。虽然无人驾驶汽车、阿尔法狗距离普通人还有些遥远,但歌曲推荐系统、Siri语音助手、运动手环等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悄然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不过,人工智能的便捷性并非舆论目前关注的焦点,引发争议的是它所带来的威胁和挑战。
美国当地时间7月15日,特斯拉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罗德岛一次全国性州长会议上表示,我们应该警惕人工智能崛起的潜在风险,并建立监管机构来引导这项强大技术的发展。那么,人工智能究竟有哪些潜在的风险?立法监管是必要的吗?
机遇伴着风险来
人工智能的定义是什么,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明确和统一的定论。“我理解的人工智能,是模仿人脑思维方式完成特定任务的功能。”在悉尼科技大学就读IT专业的博士生陈昕苑说。她认为,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包括目标识别跟踪定位、文本语音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分析等。核心技术是机器学习,其中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重要分支。
“最早的人工智能是算法驱动,就是设计一个算法,能够完成一个任务。我认为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处在第二阶段,即数据驱动。通过给定大量的数据让计算机提取数据特征,完成特定任务。”陈昕苑介绍说。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应用的快速落地。但正如硬币具有正反两面,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一方面它降低了风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以自动驾驶为例,一方面可以显著降低由于人工驾驶产生的疲劳驾驶、误操作带来的交通致死率,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网络侵入造成惨烈的交通事故。
此外,人工智能会对社会治理、法律制度、政府监管乃至社会伦理等产生负面影响,也引发社会的担忧。比如,随着人工智能的高度智能化,机器越来越具有人的属性,可能对婚姻制度、家庭伦理等产生大的影响。
法律护航促发展
人工智能是否需要进行立法监管?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陈涛律师认为,人工智能会融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并且会延伸到物流、农业、教育、制造等领域,这就必然要通过立法来调整这些关系,否则会陷入混乱。
来自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的郝明律师则表示,依法治国首先要求有法可依,如果在人工智能方面没有法律的监管,那将会出现一个空白。有了法律的调整,才能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并为公平公正提供保障。
对人工智能进行立法监管,除了可以降低和控制人工智能崛起中产生的风险,也会对其发展起到促进和制度保障作用。郝明律师说,这也是法律价值的要求。一部法律的出台,是要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它的价值首先表现在公平、自由、秩序方面。有了法律的调整,可以保证人工智能在良好有序的秩序下发展。
最近,百度开始撕去互联网公司的标签,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深耕。7月5日,李彦宏乘坐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五环行驶,由于无人驾驶上路尚未合法,百度引来交警调查。
郝明律师说,目前中国尚未通过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法案,这对于无人驾驶技术是一块绊脚石。如果相关法律能够出台,通过立法来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哪怕是设定严苛的条件,也会为其提供制度保障,促进有序发展。
“不过,立法的前提是了解人工智能的科学规律。”在陈涛律师看来,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需要对人工智能的科学规律有着充分的理解和实践。他认为,人工智能从产品到技术都不成熟。现在是人工智能立法的准备阶段、摸索阶段、积累阶段,也是人工智能立法的促进阶段,可以先制定促进人工智能发展法。
世界面临新课题
在人工智能立法方面,没有哪个国家是特别突出的,这是全世界都面临的新课题。
今年,美国国会提出了3部涉及“人工智能”的法案,包括《2017创新团法案》《2017全民计算机科学法案》及《2017在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领域中的计算机科学法案》。这3部法案分别关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美国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价值及可能对部分工作的替代作用,并要求商务、教育等部门加强有关职业培训或者中学生的计算机科学教育。
目前,中国尚未出台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过,既然人工智能这个新兴行业已获得举国关注,立法到来的那一天,还会远吗?
针对人工智能行业的立法,既需要有一部体系和结构上相对完整的“人工智能法”,也需要有不同领域的相关法律加以配合与补充,而将人工智能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毫无疑问将有助于立法迈出重要的一步。
“我们的法律是要紧跟时代步伐的,哪里需要,就要以最快速度去完善。目前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服务类机器人方面,已经很明显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郝明律师建议,立法应该优先考虑对人们生活已经有影响的领域。因此,在自动驾驶、服务类机器人领域,应该率先启动立法立项工作。
[责任编辑:孙伊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