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按照既定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两个翻番’既有数量要求,更有质量要求。”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看来,年均6.5%的经济增长率足以支撑“翻番”目标。
“双中高”:发展步入新境界
据相关专家测算,按照“两个翻番”目标,2020年,我国GDP有望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接近美国目前的经济规模。2020年,我国人均GDP有望超过1万美元。截至去年底,全国GDP总值63.6万亿元人民币,广东和江苏跨上6万亿元人民币台阶,有8省份人均GDP破1万美元。
“数量的增长只是其一,未来将更重视经济发展的综合素质。”张立群坦言,一方面要守住底线,6.5%的增速就是“底线”,可以支撑相应的就业总量;另一方面要强调内涵和质量,强调经济整体素质要上新台阶,开拓新境界。
“十二五”前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8.0%,GDP总量增长到63万亿元。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速虽有所下降,但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较,中国仍然处于绝对领跑者地位。“事实上,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已经告别了单纯对数量的追求,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新常态’下改革如何深入推进,百姓能否有更多‘获得感’。”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说。
在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周大地看来,关键是要寻求一种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虽然我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依然不够多,掌握的核心技术不够多。周大地认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此次五中全会再次提到两个“中高”。“‘双中高’不只是数量要求,更是对发展内涵的要求。”张立群说。在科学的发展理念引领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一场深刻变革。
“新机制”:分配形成新格局
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8844元。但超越0.4警戒线的基尼系数提示着,缩小差距、促进公平任重道远。“五中全会公报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现实问题作出了重要规划部署。”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说。
在收入方面,五中全会公报既重申了“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又创新地提出了“两个决定机制”——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新机制”将让更多从事创新的人员得到更好的回报。
在就业方面,公报既重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又有创新思路,强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苏海南指出,公报提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这是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作出的部署。制造业腾飞关键在于劳动者素质提高,需要给创造价值的人更合理的待遇。
在社保方面,公报强调了“两个更”——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重大。“当前我们企事业单位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单位以及城乡之间存在不合理的收入落差,‘两个更’中的‘更加公平’正是看到了当前的问题所在。‘更可持续’则体现了科学的发展理念,一方面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又要量力而行,防止掉入‘高福利陷阱’。”苏海南说。
此外,公报还提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等多个民生领域的改革事项。“这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苏海南说。
“破难题”:改革激发新动力
截至今年9月底,新一届政府已取消和下放586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提前完成取消和下放1/3以上审批事项的预定目标。连续两年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央层面核准项目累计减少了76%。
在五中全会公报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再次被重申和强调。尤其,涉及人口政策改革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首次提出,这将对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缓解老龄社会压力产生深远影响,也为未来政策的细化落实提供了重要指针。
“事实上,每一项改革都会触及不同利益群体,会动某些部门、某些地区的‘奶酪’,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落到实处,需要改革的持续推进。”顾骏说。
(本报记者 冯蕾)
[责任编辑: 吴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