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今日推荐  > 正文

BBC称中国企业扎堆印度建厂:中国货印度造

2015-10-28 07:17 来源:参考消息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0月26日报道,大红色的填充玩具艾蒙(Elmo)堆的到处都是。有些还在缝制,有些电池需要检查,有些正在被打包装入整整齐齐的小盒子。

  艾蒙出自电视剧《芝麻街》。和惯例没有区别,这是中国公司制造、用于出口美国市场的。

  不寻常的是,这家工厂并不在中国,而是位于印度南部的农业区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

  斯里城(Sri City)工业区内共有100多家公司、企业,其中许多来自中国,生产艾蒙的只是其中之一。他们受“印度制造”宣传攻势的诱惑、到安得拉邦投资设点。

  报道称,印度总理莫迪一年前发起声势浩大的“印度制造”运动,力争将印度打造为全球制造业基地。

  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印度政府将用物质奖励吸引外国公司来设厂。

  印度电信、法律及信息科技部部长普拉萨德(Ravi Shankar Prasad)不久前曾经说,“说句大白话,如果你在这里投资100美元,我们就给你25美元。另外,各邦政府也会提供优惠。”

  斯里工业区创始人萨纳雷蒂(Ravindra Sannareddy)说,这些优惠措施让印度成为对中国公司非常有吸引力的制造基地。

  他说,“许多中国公司传统上向印度出口成品,现在他们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条件,来印度设立生产线,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报道称,吸引外国公司的并不仅仅是财政收益。工业区虽然位于偏远的农村,但是招工却并不难。

  萨纳雷蒂估计,附近村子里至少有20万可雇用的年轻人。工业区的厂房内,真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人。

  西玛·尼赫拉(Seema Nehra)是“毛绒伙伴”(Pals Plush)的负责人,该公司为“环球影城”、“沃尔玛”等生产玩具。尼赫拉说,他们公司80%的雇员都是第一次当工人、是女性。

  尼赫拉说,“他们来自农村,最开始我们要提供培训。但是,他们很能适应缝纫、组装玩具的工作。”

  这也是印度希望向世界推销的—年轻、廉价的劳动力。印度人口三分之一年龄在35岁以下,今后10年内,印度就业年龄的人口将超过其它任何一个国家。

  报道称,制造业巨头富士康以生产苹果手机著名、目前在中国雇员超过100万人。印度各个方面的吸引力已经说服富士康向印度投资200亿美元、建立至少10家工厂。

  不到一年前,富士康开始在这里为一些中国品牌组装产品,其中包括小米。富士康说,收益非常大。

  富士康印度负责人贾恩(Manu Jain)说,“在我们这一行,利相当薄。如果我们从国外进口产品—不管哪个国家,比如中国—从下单到收货,一般需要四到五个星期。如果我们在印度制造同一产品,交货期可以缩短到两到三个星期。这样,节省的成本相当可观。

  为了缩短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保证供应链效益,我们决定在印度生产手机。”

  中国智能手机可能是在印度制造的最为显眼的中国产品。过去一年间,除了小米以外,一加、联想、金立、华硕也相继宣布,计划在“印度制造”。

  西安隆基硅材料是新近加盟的制造公司。隆基承诺,初期投入2.5亿美元,在安得拉邦建立工厂。从长远来看,隆基表示,计划拿出相当于初期数额六倍的投资投入印度,最终创造5000个就业机会。

  隆基董事长钟宝申表示,印度是振奋人心的未来市场“我们不想错过”,为了充分利用这个市场的优势,必须早点站住脚。

  报道称,拉拢中国公司对印度也相当重要,今后10年内,印度需要创造超过一亿个就业机会。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工资水平迅速上升意味着公司必须另找出路,中国失去8000万制造业工作机会。印度当然希望从中分享一杯羹。

  尽管大批廉价劳动力吸引着中国公司到印度来,一些中国公司也表示,印度政府需要简化官僚繁文缛节。制造光伏材料的中天(ZTT)集团印度公司负责人陈兆丰(音)说,“真希望印度政府的效率远远更高。需要改进的还很多。”

  报道称,随着在印度的中国人数量越来越多,另外一个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是:生活质量。

  许多中国人希望,和其它大城市一样,这里能有更多的娱乐设施、超市、各种特色的餐馆。

  当然,这些担心并不足以让中国公司停止来这里开设更多的工厂。但是,如果老朽的基础设施不能全面改进升级,印度也许会失去从亚洲最大对手中国手中抢走更多生意的长远机会。

[责任编辑: 吴晓寒]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