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今日推荐  > 正文

前7月全国税收创五年来同期最低

2015-08-28 13:50 来源:新京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原标题:前7月全国税收创五年来同期最低

  受国务院委托,昨天,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楼继伟表示,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全年预算目标的难度较大,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据楼继伟介绍,1月-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849亿元,为预算的60.8%,增长5.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020亿元,完成预算的52.5%,增长12.1%。

  “财政收入形势较为严峻。分税种看,税收收入增速回落,主体税种增长持续放缓”,楼继伟说,税收收入78793亿元,增长4.5%,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其中工业增值税零增长;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分别下降14.7%和11.4%。

  中央和地方收入低位增长,地方收入区域分化加剧。31个省份中两位数增长的有6个,个位数增长的有18个,收入下降的有7个。

  此外,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18407亿元,下降20.7%,楼继伟解释说,“主要是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下降25.2%”。

  另截至7月末,已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288亿元。

  楼继伟称,今年以来预算执行基本平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财政持续紧运行,有的地方财政收入下降,预算平衡难度加剧等。

  他表示,下一步加大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重大水利工程、铁路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提前下达2016年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同时加快税制改革。适时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推进消费税改革,并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研究提出理顺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指导意见。

  ■ 背景链接

  个税改革方向:综合所得税制

  在前年、今年的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楼继伟都被问及个税改革方面的问题。楼继伟回应称:简单地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不公平,现在要解决的是税制不合理的问题。我国分类征收个人所得税有11个分类,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对此进行改革,改成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实际就是综合所得税制,这样的税制才比较科学。也就是说,在对部分所得项目实行综合计税的同时,将纳税人家庭负担,如赡养人口、按揭贷款等情况计入抵扣因素,更体现税收公平。

  【审议】

  委员建议“同居暴力”入法

  昨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多名委员建议,“同居暴力”、恐吓等精神暴力也将视为家庭暴力,纳入反家庭暴力法的调整范围。

  家庭成员包括哪些人?

  对于家庭暴力法的适用范围,草案界定为“对家庭成员实施的侵害行为”。

  分组审议时,沈春耀、令狐安、黄华华、孙大发、万鄂湘等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均提出,法律应给出“家庭成员”的明确定义,并将监护、抚养、寄养、同居等关系的共同生活人员,均纳入“家庭成员”的范畴。

  “什么叫家庭成员?应该包括前配偶、同居者”,令狐安说,“同居在我国已经是一个现实存在的普遍现象,包括性关系的同居。如果不包括这些人,会有相当大的一批人脱离于法律保护之外”。

  苏辉也认为,反家庭暴力法应当吸收相关司法解释中的表述,将对家庭暴力适用范围的规定,上升为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鄂湘也认为,应对家庭成员的概念做出明确界定,“本法所指的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以及因寄养、收养,甚至事实婚姻或者同居形成的家庭成员关系”。

  “恐吓”算不算家暴?

  草案将“家庭暴力”的范围界定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实施的侵害行为。

  对此,令狐安、黄华华、万鄂湘等10多名委员提出,“家庭暴力”除了上述对身体的侵害,还应该包括“恐吓”等精神暴力。

  万鄂湘提出,“精神暴力在家庭暴力当中占到的比例并不小,比如语言暴力,还有就是暴力威胁对家庭成员产生的精神残害导致自杀、自残、自虐的现象也不少,我们目前只是把家庭暴力限制在对身体方面的残害是否足够?是否应该扩展?我个人认为应该扩展”。

  陈蔚文也表示,“用软暴力折磨一个人是很容易的,如让老人挨饿受冻、性暴力、恐吓等等”。

  新京报记者 王姝 金煜

  见习记者 沙璐

[责任编辑: 吴晓寒]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