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数据读懂2014年中国经济。新华社发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首次突破60万亿元,以美元计,亦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同时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来的新低。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四季度环比增长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生产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10万吨,比上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环比增长0.75%。
人口就业总体稳定。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014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据新华社
分析
国家统计局:不认同“中国 GDP 超美国”说法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最近一些学者和媒体依据2011年以来开展的购买力平价(PPP)比较成果,认为中国GDP根据PPP方法计算已经超过美国。“对于这个说法,国家统计局是不认同的。”
马建堂在当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联合国委托世界银行从2011年起开展了新一轮的购买力平价的比较工作,中国国家统计局也参加了这项工作。这一轮研究形成的各个国家的购买力平价,在应用研究结果时需要慎重。马建堂说,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认为这一轮的购买力平价可能对中国的物价水平有所低估,对中国GDP的总量有所高估,所以我们不认可这个数据。
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规律
中国经济增速7.4%意味着什么?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7.4%的增速来之不易,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的客观规律,在国际上也是一个不低的水平。
“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马建堂当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四大态势。
——增长平稳。马建堂说,中国经济增长7.4%,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这四个指标配合在一起,可以说中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结构优化。马建堂介绍,从产业结构看,去年服务业比重继续提升,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2014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快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48.2%,这是衡量中国经济的重要指标。
从动力结构看,2014年传统行业、重化工业、大宗原材料行业遇到不少困难,但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产品、新行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势头明显。
具体来看,一是工业中的高技术产业比上年增长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快4个百分点;二是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业态快速发展,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快递业务量增长51.9%;三是城镇化率稳步提升。
——质量提升。马建堂说,一方面,2014 年我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另一方面,单位GDP能耗下降4.8%,原因正是服务业成长,以及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成长较快,而能耗较高的重化工业在减速。
——民生改善。马建堂介绍,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名义增长10.1%,扣除物价实际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马建堂补充说,去年按照人社部的统计口径,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任务。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