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为王(封面)。
中新网3月18日电 传统零售业正在走向衰微?“渠道为王”为何给一些制造巨头带来流通上的“堰塞湖”?3月11日,富士康与德国最大零售商麦德龙的家电零售品牌万得城宣布关闭在上海的7家门店,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而富士康旗下的零售品牌万马奔腾目前发展也是举步维艰。
传统零售遇高库存“堰塞湖”
李宁、匹克、361度、安踏等纷纷关闭零售店
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代工企业的富士康,在零售渠道上的窘境也是“中国制造”的缩影。中国最大运动品牌李宁公司,仅在2012年上半年就关闭1200家零售店。李宁与匹克、361度、安踏等国内六大运动品牌在去年关店达3000多家零售店。
森马、美特斯邦威等拥有全国零售渠道的服装巨头普遍出现高库存。美特斯邦威2012年上半年库存占用资金17.53亿元。有专家预计,国内全服装行业库存占资金预计达上百亿元,甚至部分单个品牌库存就达上亿元。全国库存积压的服装总量预计够国人穿三年的。
高库存还出现在中国钢铁、化工、建材等领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指出,2011年,我国工业品库存率达10%,是发达国家的3倍多。如果降低1%,就能节约库存占用资金8400亿元。如果降低5%,就为相关工业企业增加4.2万多亿元的流动资金。
中国发展出版社推出的畅销书《供应链为王》作者杨达卿指出,实体零售渠道普遍存在高库存问题,形成供应链上的“堰塞湖”。在以电子商务等支撑的物联网时代,大型实体零售店势必被电商网店取代。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普遍实行“零库存”管控,已经进入供应链竞争阶段。
“渠道为王”理念正在成为过去式,传统零售企业的窘境或是证明。2012年底,中国首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推出娃欧商场,进军高端百货,但近日娃欧商场被曝光旺季空城、客流稀少。近年来,百思买、百安居、家得宝、家乐福、特易购等美欧零售巨头,在全球市场逐渐萎缩,甚至彻底退出中国市场。传统大型零售商似乎正从“渠道为王”走向“渠道萎亡”。
“供应链为王”是市场趋势
中国制造再腾飞需供应链服务商崛起
畅销书《供应链为王》作者杨达卿指出,制造业在各国的发展一般都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生产为王——营销为王——渠道为王——供应链为王。“中国制造”同样经历了这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生产为王”。这个阶段是“短缺经济时代”,商品供不应求,企业往往愁怎么生产更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工业企业多是“以产为纲”。 “铁人”王进喜等全国劳动模范是这个时代的楷模,大生产推动了工业大发展。如今,中国制造了全球超过1/3的家电产品,全球彩电中的50%、全球手机的50%、全球空调的70%、全球微波炉近100%……
第二个阶段是“营销为王”, 或“品牌为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社会商品逐渐充裕,企业往往愁怎么销售更多,因此“营销包装”成关键。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后,一个点子能卖几十万元的“点子大王”何阳成时代宠儿,“金点子”制胜就在营销包装。史玉柱的“脑白金”饮品、秦池争央视标王等多是靠营销走红。
第三个阶段是“渠道为王”。随着企业品牌文化的广泛建立,社会商品品质的整体提升,同质化的产品越来越多,“价格战”屡屡上演,利润被摊薄,企业往往愁如何赚更多利润,“渠道为王”大行其道。因为这个阶段,生产和营销问题解决了,企业进入渠道争夺战。在上世纪末至今,谁掌握了零售渠道,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就是赢在“渠道为王”,成为中国首富。占据全球空调市场60%份额的格力,也是靠董明珠自营渠道打天下。
第四个阶段是“供应链为王”。这个阶段也是“富余经济时代”,生产、营销、渠道都不再是大问题。首先,市场需求朝着个性化转变,消费成为价值链的核心。其次,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掌握话语权的已经不是传统零售商,因此家得宝、百安居、百思买等在中国溃败,而融合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商流“四流合一”的阿里巴巴、亚马逊等供应链服务商逐渐崛起。
制胜消费要向“掌上端”发力
迎头扭转全球供应链最下游的被动局面
目前,许多中国制造企业仍然处在全球供应链的最下游,扮演者贴牌生产商。处于欧美及日韩等工业巨头夹缝的“中国制造”,该如何扭转被动局面?
畅销书《供应链为王》一书指出,全球工业竞争已经进入“供应链为王”的时代。从全球最大市值公司苹果可见,苹果公司到2012年已连续第五年位居全球供应链25强第一名。中国虽生产全球三分之一的智能手机,但很多企业只是苹果、三星等供应链下游的打工者。“中国制造”需全面推行供应链管控。该书从汽车、农业、食品、钢铁等领域,比较欧美企业“1+N”的狮阵式供应链,即由基金等供应链链主“1”,统筹N个关联企业组成的全供应链阵营,在纵向一体化上较强;日韩企业“N+1”的狼阵式供应链,即由商社等隐形供应链链主,在幕后统筹由N个关联企业组成的全供应链阵营,在横向一体化上较强。该书呼吁中国企业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借鉴两种模式,建立产业全生态链。
《供应链为王》作者杨达卿指出,在物联网时代,未来的渠道将集中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而不是综合超市或百货超市。供应链竞争是融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综合竞争。传统的实体零售渠道在“四流”整合能力和反应速度,都难以和亚马逊、阿里巴巴等新兴企业较量。传统渠道需要搬家到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
在2012年位居全球供应链25强企业第二位的、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亚马逊,将在今年6月份推出智能手机。而收购摩托罗拉的美国谷歌公司,已经进军电子商务市场,并推出当日达快递,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身。位居亚太供应链15强企业第一位的韩国三星,已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供应商,三星早在2004年就通过三星商城进军电子商务,2009年三星联合中国联通等进军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而作为亚洲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也在谋求推出阿里云智能手机,抢占掌上电商市场。中国传统制造商和零售商需转变观念,合力开拓掌上市场。(中新网财经频道)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