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刚过,国内成品油价格即上调,这只是近来大宗商品价格“跌宕起伏”的一个缩影。目前,各国为了刺激经济,都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外界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普遍担忧。
业内人士认为,原油、铜、铁矿石、大豆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一旦发生波动,经过产业链会传导至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在此背景下,有关各方应及早采取措施谨防输入性通胀给经济复苏和百姓衣食住行带来负面影响。
大宗商品波及“衣食住行”
“93号汽油每升涨2角看起来不起眼,一个月下来我要多掏近50元的油费。”油价上涨扯动了广州私家车主陈先生的神经。
2月25日零时,国家发改委新年首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汽柴油每吨分别上调300元和290元,折算零售价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涨0.22元和0.25元,93号汽油价格再次进入8时代。
从事物流运输业的杜经理感到了更大的压力,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小货车每天在市内上货卸货,走走停停一天下来要跑300多公里,油费要多近30元,绝对数看似不多,但一个月下来对盈利的影响要接近20%。
比油价更牵动人心的是农产品价格。2012年国际粮价“疯涨”给百姓菜篮子的压力还记忆犹新,最近一个多月,巴西南部、阿根廷大豆种植区降水稀少、土壤干燥,各机构纷纷下调南美大豆产量预测值,让中国的百姓也捏了一把汗,蛇年菜篮子,会更重吗?
易贸研究中心研究员祁彬娴认为,“极端天气说”存在炒作因素,今年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国家大面积扩种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只要不出现极端恶劣天气,今年农产品产量将明显增加,价格趋于平稳。“国际粮价2008年到2012年的持续上涨,有望告一段落。” 此外,国际大宗商品的波动也影响着普通老百姓的投资收益。以黄金为例,从去年12月以来,国际金价一路走低,让此前不少黄金投资者出现账面上的负收益。
“近期美国经济好转,市场避险情绪降低,金价持续下行。下半年若全球经济进一步回暖,黄金投资风险更大,投资者应谨慎抄底。”上海领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段世华说。
价格传导影响“幸福感”
记者在广州白云区景泰街一家农贸市场采访时,卖蔬菜的陈姐抱怨道:“油价涨了,送菜的老板说成本高了,菜价要涨一点;摊位费每年都在涨,出租方说现在什么都在涨,租金上涨也是正常的;到了我这里,没办法,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把菜价稍微提升一点点。”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说,不仅是农产品,原油、铜、铁矿石这些工业品,看似跟老百姓生活直接关系不大,但经过长长的产业链,最终通过汽油、汽车、家电的价格影响到其衣食住行。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宇雯预计,2013年将是物价上行新周期的开端,预计全年物价涨幅在3%-3.5%之间。在企业层面,成本上涨对终端市场会造成压力,压缩利润。
此外,尽管我国粮食已实现“九连丰”,但国际粮价波动起伏,依然影响百姓餐桌。“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其中40%来自美国。而豆粕又是重要的饲料,其价格直接影响我国居民蛋、鸡肉、猪肉的贵贱。”祁彬娴说。
谨防炒作“中国需求”推动输入性通胀
陈克新表示,今年1月以来,受全球货币定量宽松和实体经济趋稳两大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有所回暖,涨价预期增强。
专家认为,由于各界普遍预期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8%,要警惕资本市场炒作“中国需求”概念,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制造输入性通胀,从而给我国经济复苏和百姓消费带来负面影响。
“企业最怕两头受压,原材料价格涨,产品价格上不去甚至还可能下降。”上海一达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品章说。“中国制造大多数附加值较低,没有议价能力。资源定价、终端定价两头在外,企业两头受气。”
陈克新认为,如果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我国宏观调控会遭遇“两难”,一方面,我国经济复苏还不稳固,企业经营依然困难,大宗商品涨价会让很多中小企业处境更艰难;另一方面,输入性通胀传导至百姓衣食住行,调控手段有限,如果用加息等货币政策“踩刹车”,不仅抑制物价效果有限,还可能吸引热钱流入。
中证期货副总经理、首席分析师景川等专家建议,在全球货币宽松的影响下,应及时采取措施严防输入性通胀:一是要加快扶持企业的转型升级,培育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受大宗商品价格影响较小的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等,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要坚决平抑标志性的食品价格,如猪肉、大米等,稳定老百姓的心理预期;三是要保持汇率稳定,在“货币战争”中维护自身利益,尽量消除美日等国量化宽松政策的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