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你相信自己手里的东西是“真宝贝”,可以卖个好价钱。不少古董藏家被反复骗取鉴定费、拍卖费、服务费等。全国共有50多余古玩藏家被骗了300万元。
昨天,杭州滨江区法院以诈骗罪对陆某等15名被告人提起公诉。讽刺的是,陆某自己也承认,从成立公司到案发,只成交了一件藏品。
因为有15个被告人,庭审持续了一整天,没有当庭宣判。
套路很深
半年时间
骗了52人300多万元
根据起诉书,2015年4月,陆某在杭州滨江区成立杭州品泰古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并雇用了2名总监、4名经理、9名业务员,还有网站管理员、财务人员。套路是这样的:
电话推销:业务员各种打电话,将公司介绍为香港九龙国际拍卖公司(陆某在香港注册的空壳公司)的唯一征集点,并在网站上宣传大量虚假的藏品拍卖成交记录。
高额估价:等有买家上钩,由总监和网站管理人员等人扮演的“鉴定师”就出场了,对藏品给出高额估价。
假扮买家:陆某假扮买家或者找托,一般给出高价但要求鉴定。
各种收费:经理等人伙同业务员与藏家洽谈,诱骗他们签合同,对藏品进行拍卖或鉴定。然后以收取“鉴定费”、“拍卖费”、“过境费”等名义骗钱。
放弃拍卖:最终,又以藏品流拍或藏品不到年代等理由,迫使藏家放弃拍卖。
老板很装
在法庭上侃侃而谈
称搞过两次大活动
这家公司的老总陆某33岁,江苏人,本科学历,以前是搞销售的。法庭上,陆某戴了一副黑框眼镜,侃侃而谈,对公诉人的大多数指控表示有异议。
他说:“香港的拍卖公司是我注册的,不是空壳,有一个专门的接待员呢。还有网页上的拍卖纪录,是别的机构现场统计的,不存在虚假。假冒卖家举牌也不对,那是我的一个香港企业家朋友。伪造鉴定书更没有了,我公司检测有三个地方,一个是故宫(微博)博物院专家,一个是香港中文大学,一个是上海的检测实验室。”
陆某成立公司到案发大半年时间,搞过两次蛮“风光”的活动。
一次是鉴宝会。
陆某打出广告说,有3个神秘的老外买家要来现场,非常有实力。藏家们都翘首以盼。但是等大家砸了鉴定费、服务费各种费后,结果是无一成交。
另一场是在香港某高档酒店开的拍卖会。
据陆某说,当时拉了80多件藏品过去,现场来了100多号人。他之前认识的一个香港企业家带了七八个超级有钱的买家来坐镇。最后举牌看中的有几十件,十分红火。但陆某说,最后成交的只有一件,价值10万港币。“因为按照规则,看中的藏品要拿去检测,结果都没有到特定年代,只有一件成交。”
不少藏家被骗的鉴定费等有十几万元。大半年时间,一共骗取了至少52人300余万元。
真相很虐
买家实力看穿着
公司没人懂古董
在公诉人的询问下,陆某一点点露馅了。
既然香港公司在交税,一年交多少呢?“恩,五六千港币吧。”
网站上的拍卖纪录那么多,一年只交五六千税?
“嗯,那些都不是最终成交。”
藏品你具体拿到哪些机构去鉴定?“去一家香港的鉴定实验室比较多。”
是否有检测资质呢?
“我感觉这个机构很正规,穿了实验服装,有检验机器。”
两次大型活动,同样水很深。
公诉人问:“你凭什么相信这些老外是有实力的买家。”陆某迟疑了一下:“是上海一个朋友主动打来电话,我看过那些人,感觉衣着得体,看上去很富贵的样子。“
公诉人质问,根据陆某和那个上海人的社交软件聊天记录,陆某说过,“鉴宝会上,让3个外国人过来配合一下”。其中一个外国人因为护照的问题过不来杭州,他要求“第二天再调一个外国人来。”陆某把头埋进去,称不记得了。
对于香港的那次活动,公诉人问:“你开办公司大半年,只有这一笔佣金收入,怎么养那么多员工呢?”
陆某急忙说:“是啊,我开公司,自己亏了140万元。”
公诉人:“那还开什么公司?”
陆某:“我觉得佣金市场很大。”
公诉人:“那你和员工中,有没有懂古董知识的?”
陆某说,一个都没有。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