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最近两个多月,居住在中国浙江省杭州的装修设计师林旻不记得用现金付过账。他说:“不久前,除了给新婚的朋友送礼用现金以外几乎没用过现金”。他甚至没用过钱包里的信用卡或借记卡。餐馆的餐费或出租车费、便利店,超市的购物款等大部分的日常消费都是通过手机支付来完成的。
餐后也会拿手机支付,而不是拿出钱包
比起现金和银行卡,他更喜欢用手机支付,原因很简单,就因为又快又方便。在中国的商店中,“扫一下”跟“多少钱”是一样经常使用的口头语。只要扫描店员提供的二维码,然后确认金额,并在手机上按手指认证指纹即可完成支付。另一方面,还有客人出示自己手机上的固定二维码让店主确认的方法。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可以瞬间完成支付操作。
自动售货机不能用现金支付,但可以用手机支付
林说:“有一次,我想从摊贩手中买一个西瓜,碰巧早上出来散步时没带钱包。‘请问能不能用手机支付呢’,我一问他回答说‘没问题’。曾经在小吃摊上用手机支付买过一个4元(680韩元)钱的煎饼。从摊贩的角度来看,不用找零钱很方便。”
在杭州市中心银泰百货的停车场,每个停车位地面上有一个大大的二维码。顾客停完车扫描该二维码,就不用另行支付现金或拿出银行卡支付。这是因为车牌识别系统通过联网的手机应用程序可以完成自动付款。总公司在杭州的食品公司极伽咖啡自动售货机直接不收现金。这并非传统的先点击商品,按键亮灯后再投入相应金额的付款方式,而是根据液晶屏上显示的订购说明进行订购,最后确认二维码的付款方式。因此,不会出现由于没有零钱而暂停销售的情况。
手机支付企业在上海举行“扔钱包活动”
不仅仅是在网络产业特别发达的杭州,在中国的大城市范围内都迅速蔓延着由手机支付代替现金支付的现象。据人民网最新报道,“中国的大城市正在进一步接近‘无现金社会’”。一次问卷调查显示,人们对手机支付的代表之一支付宝的喜好度高于现金支付。一起用餐的朋友用APP各自付费的场面并不鲜见。
用二维码扫描支付出租车费
电费、自来水费、通讯费等公共费用或违规停车等交通违章罚款也用手机支付。住在上海的韩国人陈女士说:“在社区商店订购蔬菜后,用手机给送货员付款”“相当于在韩国叫炸酱面外卖后刷信用卡付款。在中国人们普遍使用这样的方式付款,真是感到惊奇”。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内容,今年 1~3月份手机支付次数达到了56亿1千5百万次,同比增长308%。按金额来算为 52兆1300亿韩元,其增长率是31%。次数增长率绝对居高是因为小额支付次数暴增。这意味着手机支付已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
移动支付改变买单习惯 衣食住行拿着手机把账付
8日中午,南京市民刘玉去家乐福超市购物。收银员告诉她,今天是“无现金日”,用微信支付有优惠。刘玉收回现金,改用微信支付,很快手机收到支付凭证:支付18.16元、优惠3.05元——这只是每天在手机上完成的数亿笔交易中,普通的一笔。
在南京河西地区的得蜜咖啡馆,服务员王永伟对记者说:“我们的客人,当然是用支付宝、微信付款的多了。别说在正规店里了,就是在我住的油坊桥,到夜市吃个炒饭、烧烤,路边买个西瓜,都可以手机付钱。”记者问他,有不能用手机付钱的时候吗?这个26岁的青年思索一会儿,拍拍口袋说:“真想不出来。我的钱包放在家里呢,反正出门带上手机就行了。”
早晨叫个专车上班,路上交一下水电费,买好出差的高铁票,中午点份外卖或者去餐馆吃饭,下班后到超市买菜,晚上看场电影……这些事情,不带现金、银行卡,完全没有问题。
移动支付,无需收钱找零,不用客户签字,既让客户觉得方便快捷,也令商家受益。南通崇川区“首信数码”店老板蒋柏成说:“从几十元的配件,到几千元的手机,一半的顾客用移动支付。对我这样的创业者来说,较高的收银效率,就是节约了人力成本。”
由以上几个实例,可以看出,移动支付已经改变了老百姓的买单习惯,既方便了百姓的生活,也节约了商家的运营成本。
移动支付虽便利 也要注意钱财安全
公众在享受移动支付的便利之际,也要注意使用安全。阿里集团安全部移动安全负责人陈树华为读者列出几大注意事项:商场、餐馆、宾馆等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即使设置密码,也尽可能不要连接;收到带链接的短信,不要点开链接,直接删除;手机下载应用,要从主流的官方应用商店下载;最好给手机设置锁屏密码;如果手机遗失,支付宝等账户要第一时间挂失。不过,他也表示,大家无需过于担心,目前的数据表明,移动支付并未比传统银行卡带来更高的资产损失。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