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通过“北京通”发放 预计全市15万老人受惠
经济困难的京籍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明年1月起可以领补贴了,补贴将以电子代金券的形式通过“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发放,预计惠及全市15万老人。
今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相关部门介绍,本市从2015年起开展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护理补贴试点工作,目前西城、朝阳、海淀、顺义、密云五个区正在分类探索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全市范围将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由民政局、老龄办牵头,已经起草完成《关于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
补贴制度文件已在民政、财政、卫计、残联、老龄等部门进行了充分讨论,征求了各区的意见,目前正在与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补贴、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制度进行衔接,待进一步完善后,由上述部门会签印发,计划从明年1月起全市统一实施。
为全面摸清本市失能老人底数,掌握高龄、失能、失独等困难老人的有效需求,建立全市失能老人数据库,为政府购买服务、护理服务机构组织服务提供数据参考,本市决定在对试点区1.9万困难高龄失能老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将评估对象扩展到试点区所有失能和部分高龄老年人,预计完成8.5万失能老人的评估和9.7万名高龄老人的需求调查。
同时,为体现补贴制度的公平性,市民政局、财政局、老龄办决定在2015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预计11月底将基本完成全市约15万失能老人的评估工作。《北京市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表》,作为政府组织的老年人能力评估统一量表,将通过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四大类共22小项指标,对老年人自理能力情况作出轻度、中度、重度失能评价。
记者了解到,海淀区拟成立4到6个失能护理等级专业鉴定机构,建立统一规范的老年护理服务分级和失能评估保障机制。另与国家人社部、市民政、人社局共同成立项目小组,将国内评估师、服务规划师职业技能纳入国家职业技能目录,完善护理员职称评定晋升标准化工作,以实现未来国内统一的标准。
针对照护人员缺失的问题,海淀区计划建设一个居家照护实训基地,计划今年10月底建设完成,11月起开始实训。同时,将与人保局基本医疗保险合作,探索家庭病床由医保支付费用的机制。(记者张楠)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