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外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和《财政监测报告》三份报告。
上述报告认为,过去几个月来全球实体经济复苏令人失望,2014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其中,新兴经济体的财政风险上升,而投资者追求高收益的过度投机行为则推高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果不加以解决,将会危及全球金融稳定。
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3%,并警告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大多数经济体仍需将“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
报告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将增长3.3%,比7月份的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这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以来第三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报告指出,世界经济面临的短期风险包括地缘政治局势恶化、低利率环境下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中期风险则包括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同时面临潜在增长下降的局面,一些发达经济体还可能出现停滞。该组织将2015年全球增长预测小幅下调至3.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耶·布朗夏尔表示,一些国家仍然在消化包括高负债、高失业率在内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同时潜在增长在下降,这两种情形交织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预期。
根据报告,发达经济体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被小幅下调至1.8%和2.3%。其中,欧元区经济今明两年增速被下调为0.8%和1.3%,日本今明两年经济增速被下调为0.9%和0.8%,但美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被上调至2.2%和3.1%。
报告还预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今明两年的增速将分别小幅降至4.4%和5.0%。其中,中国今明两年的增速分别为7.4%和7.1%,与此前预测相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尽管发达经济体实施了持续的低利率货币政策,但是这并没有带来强劲的需求。发达经济体应该避免过早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来支持经济复苏。新兴经济体需要根据各自不同情况推动结构性改革。大多数经济体仍然需要将“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
新兴经济体财政风险上升
在《财政监测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过去几个月来全球主权债券收益率下降和市场波动性减弱使得新兴经济体的公共财政压力有所缓解,但财政脆弱性仍然存在,特别是融资条件收紧、政府或有负债(即可能产生的负债)增加等因素将导致多数新兴经济体的财政风险上升。
报告说,随着投资者对美联储启动加息的预期变化,全球融资成本将逐渐上升,这将对拥有大量融资需求、拥有较高外债比例或财政政策空间有限的新兴经济体产生较大影响。报告对30个新兴经济体在1993年至2013年期间的融资表现研究后发现,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100个基点会导致新兴经济体政府实际融资成本平均上升50个基点。而如果美国收紧货币政策伴随着投资者风险厌恶情绪上升,溢出效应会更大。
报告指出,由于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不少新兴经济体正在通过预算外项目和政府担保等形式提供准财政刺激,但缺乏监督和透明度,加大了预算风险。同时,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新兴经济体公共部门或有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明显上升。
报告还说,乌克兰和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最近爆发的埃博拉疫情也可能会使一些新兴经济体的财政预算受到影响,但目前还很难具体衡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主任维托尔·加斯帕尔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告诉新华社记者,回顾过去那些需要控制债务风险的国家,政府或有负债转化为实际公共债务的规模都相当高。他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正积极推进财政透明度评估,确保成员国报告必要信息以评估和控制相关风险。他还呼吁各国完善财政风险分析框架,以管理目前预算中未覆盖的政府活动的风险。
全球金融稳定风险加大
同期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则显示,尽管过去几个月来全球实体经济复苏令人失望,但投资者追求高收益的过度投机行为仍然持续,导致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大幅上升,如果不加以解决将会危及全球金融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本轮金融危机爆发6年多来,全球经济复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有助于刺激居民增加消费支出、企业增加投资,但也助长了金融市场的过度冒险行为,导致不同国家的许多资产价格同步上升,脱离了经济基本面,市场波动性也降至历史低位,说明投资者过于自满,这将增加金融稳定风险,并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报告指出,美联储过快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全球地缘政治风险骤然上升等意外冲击会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大逆转和信贷市场波动性迅速上升。在极端假设情景下,债券收益率快速上升可能导致全球债券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下跌8%以上,总额或超过3.8万亿美元。如果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损失,接踵而至的资产调整和市场动荡可能引发全球市场严重混乱。
报告建议,各国政策制定者一方面要通过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实体经济复苏,另一方面要运用宏观和微观审慎政策工具更好识别金融风险和解决金融市场过度冒险的问题,抑制资产价格和信贷的顺周期变化,并在市场再度出现波动时缓解流动性紧缩的影响。(新华)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