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中国
@光远看经济(财经评论员):很多国人的确需要补关于商品价格知识方面的课。中国的改革是从价格闯关开始的,但30多年了,国人对价格的认识却依然如此模糊。今年发改委打白酒、洋奶粉等我都支持,因为他们的确违反了中国的反垄断法律。但对于一般的商品价格,一定不要动辄以暴利等进行简单化的判断。
@傅蔚冈(学者):在市场经济中,非垄断企业的利润率高都会被视为是成功企业的标准——它一定有过人之处吸引消费者为其产品或者服务付费,且心甘情愿。在其他国家,这样的企业是被赞扬的对象,但是在我们这里,高利润怎么成为受谴责的现象?#星巴克成本问题#
@sporadicspore:星巴克的价格不是只算入食品本身价格的,还有优越的网络和工作休闲环境,这样的体验在中国大多数饮食服务场所根本享受不到。至少在星巴克里大家都自觉保持安静,不像在餐馆里那样喧哗。当你要等几个小时火车,却有公务要处理时,是去星巴克还是去旅馆合算?
@股锋的微博:人民日报评论“小米饥饿营销”:玩一次是高明,玩两次是聪明,玩上了瘾就是失明:无视用户感受,把米粉当猴耍,米粉必然变米愤。对“加强版限娱令”,如果借用同样的评论,就该是:搞一次是爱护,搞多次是滥权,搞上了瘾就是权力寻租。
@人民日报:【人民微评:为民办事,怎能“一问三不知”?】申请修改一个明显的错误,16年,一年跑四五趟、来回六里山路,得到的答复却是“不知道、不敢保证”。“决不让群众跑第三趟”,醒目位置的公示,最终难逃“纸上谈兵”的命运。惠民之举关键在落实,一问三不知,伤害的是政府公信力。
(整理 马克之)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