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6月11日,Uber公司董事会开会表决通过了美国前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Eric Holder)就Uber公司工作场所文化编写的调查报告中的所有建议。会议结束后,各大媒体进入挖料状态,网友则开启段子手模式。
路透社报道称,Uber公司CEO特拉维斯·卡兰 尼克(Travis Kalanick)可能将被建议暂时离岗休假,卡兰尼克的密友、Uber“二当家”埃米尔 迈克尔(Emil Michael)则在6月12日宣布离职。
《纽约时报》也报出猛料称,这已经不是Uber投资者和总理事会第一次想让迈克尔离职,理事会此前的这一建议曾被卡兰尼克否决。迈克尔还曾在两年前建议Uber花几百万美元调查持批评意见的记者。
彭博社则报道,Uber今后的管理层可能由一个多人的委员会构成,包括该公司美国和加拿大地区总经理Rachel Holt、亚太及拉美地区总经理Andrew Macdonald、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运营主管Pierre-Dimitri Gore-Coty、产品主管Daniel Graf和人力资源主管Liane Hornsey。这个阵容明显可以看出Uber高层的人手紧缺。
仅今年年内,Uber已经损失包括总裁、公关总监、财务主管、自动驾驶部门主管、工程高级副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主管、地图部门副总裁、全球汽车项目副总裁、亚洲业务总裁和产品及增长副总裁等约10位高管。该公司第一个员工、前CEO Ryan Graves和CTO也正身陷泥淖。
于是就有网友在社交网站推特上调侃:“Uber不再有COO、CBO、CFO、CMO和工程部门SVP。从无人驾驶车公司变成了无人管理公司……”
网友调侃Uber群龙无首推文截图。但截至目前,Uber现任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的去留还是个谜。于是就有“热心网友”特意注册了域名IsTravisStillCEO.com(特拉维斯还是CEO吗?)。而整个网站没有任何链接,只有简单的一个Yes,表明卡兰尼克尚未“下课”,网页还附脚注“目前为止”加以调侃。
网友制作的网页截图。
Uber的危机从去年就开始显现。自2016年沙特阿拉伯的一笔35亿美元投资后,该公司就没有获得过外部的大额投资。公司内部士气达到最低点,Uber司机的不满情绪高涨。加上接受美国政府部门的调查,和Alphabet的自动驾驶车部门Waymo打官司,Uber内忧外患不断。
但让Uber尚有一丝欣慰的是,公司最近的财务数据显示,其增长还是超过了公司的亏损。除去其退出中国市场,公司在2016年亏损28亿美元,但全年订单额翻番达到了200亿美元,总营收(除去中国市场)达到68亿美元。也就是说,尽管丑闻缠身、高层大量流失,公司的增长势头还是比较坚挺。
也有人认为,Uber此次高层大换血对于Uber来说或许是好事。Uber公司的一名顾问Bradley Tusk近期撰文表示:“重启的时代终于到了。”他认为,无论Uber如何陷入公关危机,消费者并不关心,Lyft(美国第二大打车应用)也没法赶上。
他的观点或许有些偏颇,但现实情况是,用户的情绪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确实也比较有限。此前,国外社交媒体上一度出现抵制Uber的标签#DeleteUber和#DropUber(删除Uber),竞争对手Lyft的下载量也得到短期增长。但至今,Lyft的各项经营数据都无法与Uber相提并论。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