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汽协最新发布的月度乘用车销量来看,市场整体增速持续下跌,销售规模进一步同比缩减,唯一可见的亮点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回升至40%以上,上半年总销售量仍取得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8月11日,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7月,乘用车共销售126.86万辆,环比下降16.07%,同比下降6.58%。其中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9.42万辆,环比下降13.42%,同比增长5.06%。 1-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67.88万辆,同比增长13.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17%。
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正呈现缓慢回升的态势。回首2014年的7月,自主品牌经历第11连降,用车份额降为37.30%,当月市场份额为34.6%,为2009年以来的月度最低。
对于中国汽车品牌逆势增长的原因,J.D. Power客户服务总监蔡明向财新记者分析,此次汽车市场疲软,除受宏观经济影响外,大城市限购与股票市场也是推手之一。由于目前中国品牌网络区域主要位于四、五线市场,不受限购影响,并且消费群体多为首次购车,“这说明这波增长主要是刚需,受股票和经济因素影响较小,中国自主品牌价格更符合其需求。”因此推动了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提升。
除此之外,中国品牌经过2014年的艰难转身,2015年也开始进入收获期。可以看到,7月份,吉利汽车进入轿车销量前十;而在SUV的销量排名当中,长城汽车仍居榜首,江淮与华晨也位列其中。
2014年,吉利进行了“一个吉利”的品牌重塑,重新梳理了产品线及经销商网络,并随后推出了新帝豪、新远景等更新换代车型。尽管真正与沃尔沃融合之后的产品还远在瑞典的研发中心,但新帝豪等产品仍迅速迈入月销万辆的行列。今年前7个月,吉利汽车销售28.17万辆,同比增长36%,达全年销量目标45万辆的63%。
但市场份额的提升,并不预示着中国自主品牌已经度过了市场整体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带来的危机。
从车型来看,一枝独秀的SUV车型也开始出现下滑态势。从今年5月份开始,SUV销量环比下滑0.5%,同比增长43.9%;6月份环比下滑2.4%,同比增长37.7%;7月份,环比下滑幅度增大至12.31%,同比增长则为34.16%。
许多中国自主品牌依靠10万元左右的小型SUV车型支撑销量。江淮SUV瑞风S3、奇瑞瑞虎3和长城哈弗H1、长安CS35均是中国品牌SUV当中的“万辆俱乐部”成员。7月,销量排名前十的SUV生产企业依次是:长城汽车、东风本田、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东风日产、上海大众、长安福特、江淮股份、华晨汽车和北京现代。
除SUV未来的支撑作用待考之外,来自合资品牌廉价车的压力也日益迫近。
近日,大众品牌的廉价车计划以更具体的形象进入人们的视野。据媒体报道,目前大众廉价车项目已经开始对生产线、生产流程、人员配备、零配件采购等诸多方面进行总体成本核算,新车的售价区间预计为5.5万-8.5万元,量产车型或在2018甚至更早问世。
由此,未来自主品牌10万元以下的生存空间也不可避免的将受到挤压,由此“向上”走的任务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愈发迫切。而各大自主品牌车企也已认识到了这一点。
吉利官方在解读7月销量数据时表示,45万辆目标略低于其预期,但从稳健的角度看,2015年的销售结构比销售目标的增量更有意义。
目前从产品结构来看,吉利轿车产品同比处于上升态势,SUV产品则同比、环比均有超过10%的降幅。吉利4月新推出的B级车产品博瑞销量在逐步提升当中,5月份销量为2000辆,6月销量为2750辆,7月销量为3201辆。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