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汽车

“车改”利好不断,现状难言乐观,红旗机遇何在

2016年08月04日 08:15: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号:    

  在工作日早高峰时间段,来自部分国家部委大门进出车辆的调查,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阶段“红旗”在高端公务用车层面的真实情况。

  日前,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发表了《“直营”收缩,销量“无据” 红旗怎让理想飞扬》,引发较大反响。红旗——这个一直让国人引以为傲的自主汽车领军品牌,其发展现状令人堪忧。

  那么,在我们年销售2500万辆以上国产车的全球第一大市场,怎么就没有“一面红旗”的立锥之地?“红旗”这个诞生近60年的自主汽车品牌,究竟应当何去何从?

  在做过了北京汽车市场红旗轿车的调研之后,中国经济网记者又从几个国家部委在某一时间段的公务车使用情况做了一个小小调查,让我们看一看红旗轿车在公务用车层面的现状。

  中国经济网汽车记者在部委调查公务用车情况

  来自几家部委的调查 “红旗”占比微乎其微

  2014年,一场被称为“史上最严公车改革”正式启动。根据相关规定,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以及一般公务用车被取消,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未来,将仅有部级官员能够配备车辆。而按照2015年4月17日,中央首次公布的公车数据来看,85个部门共计拥有1320辆部级官员用车。

  为了了解实际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分别对几个部委的公务用车情况做了观察和统计。以便了解在公务车改革进程中,部分国家机关的自主品牌汽车,尤其是红旗轿车的使用情况。

  7月22日,星期五,位于北京长安街东段路南某部。在早上7:30-8:45时间段内,进出车辆94辆,涉及品牌22个。其中,自主品牌汽车3辆,包括1辆红旗轿车,“红旗”占比为1.06%。

  7月21日,星期四,位于北京西城区三里河某委。同一时间段进出车辆58辆,涉及品牌17个。其中,自主品牌3辆,包括2辆红旗轿车,“红旗”占比为3.45%。

  7月19日,星期二,位于北京朝阳区朝阳门某部,同一时间段进出车辆12辆(当日北京大雨,或对车辆进出总数有所影响),涉及6个品牌;其中,自主品牌2辆,包括1辆红旗轿车,“红旗”占比为8.33%。

  以上,在工作日早高峰时间段,来自部分国家部委大门进出车辆的调查,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阶段“红旗”在高端公务用车层面的真实情况。

  此外,据中国经济网记者观察,在北京的某中央新闻单位院内,100多辆车中也仅有一两辆红旗轿车……

  通过以上并不完整的小小调查不难看出,在国家大力推动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外资品牌汽车逐渐难以入围“政采”的背景下,自主品牌汽车尤其是红旗轿车在国家部委等主要公务用车市场,仍然只占到极小份额。

  解放军报2014年报道,千余辆红旗H7交付部队

  “车改”利好不断 “红旗”是否把握了机遇?

  为完善、规范公务用车相关制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家从1994年开始对公务用车实施改革。在历经20余年的过程中,公务用车在排量、价格上的标准一再下调,且逐步向自主品牌倾斜,这无疑成为红旗等自主品牌进军公务车市场的有利契机。

  2012年初,工信部发布《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所列车型除极个别合资企业产品外,几乎均为自主品牌车型。2013年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第二十七条规定,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

  2013年“两会”期间,国家对公务车采购标准进行修改。修改后标准包括:自主品牌采购比例不低于50%;正部级官员用车标准由此前的不高于3.0升排量、人民币45万元降至2.5升、35万元;副部级官员由不高于3.0升、35万元缩减至2.5升、30万元;普通公务用车则由最高2.0升、25万元被重新限定在1.8升排量及16万元以内。

  当时,曾有媒体报道,红旗H7通过直销方式,“率先进军”政府采购。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以及中央众多部委已大批量采购红旗H7轿车。

  另据解放军报2014年报道,“5月中旬,由总装车船军代局某军代室验收发运的首批千余台军用红旗H7轿车,顺利交付部队。这是继广汽传祺和一汽奔腾轿车之后,又一列入军队公务用车的国产自主品牌轿车,标志着我军用公务用车订购全面实现国产化”。

  据一汽官网消息,红旗H7上市前,一汽便与吉林省人民机关事务管理局举行了"首次政府采购大单"交车仪式。H7上市后不到半月,一汽集团曾发布官方消息,“在不足半年时间里,红旗H7的公务车采购订单已达1000余辆”。

  而外交部部长王毅的配车更换为红旗H7一事,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那么,一阵“热潮”过去,“红旗”在公务车市场是否把握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还是另有苦衷或者为外界所不知道的“隐情”?(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涛)

[责任编辑:葛新燕]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