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退坡”2017年至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与此同时,过度依赖政府及政策拉动等问题也逐渐显露。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创新技术、降低成本、提升产业化水平固然离不开政策支持,但产业发展更需要来自市场的激励和企业的内生动力。政府补贴政策2017年起即将进行调整,新能源汽车产业下一个发展动力是什么?
好政策也有“局限”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6”上表示,长期执行补贴,企业容易患上对政府政策的依赖症,紧盯政策设定产品,缺乏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行业容易出现低水平盲目扩张,形成新的产业过剩。
专家分析指出,政府补贴意在培育新能源汽车的初期市场。实践证明,这项政策确实行之有效,但同时地方保护主义也在抬头。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说,一些城市不太情愿以本地的财政来补贴外地企业,不太愿意向外地企业开放本地的市场。特别是在公共交通、公共事业的市场,有的城市设定地方补贴目录,有的要求在本市销售必须在本地设厂,有的要求使用本地厂的电机和电动部件,有的规定充电桩只能由本地企业投资建设。
新能源汽车发展寻找“新动能”
2015年,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文,明确2017年至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年至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这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补贴不是金饭碗,企业要加快向市场求发展。
目前来看,“补贴退坡”正在成为业界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认为,只有进一步明确汽车企业责任,完善奖罚政策措施,加速“补贴退坡”,才能使“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走上更健康的发展道路。
楼继伟表示,补贴政策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调整完善。例如,可以提高补贴门槛,在整车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以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标准上,大幅度提高标准。此外,还可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车辆和基础设施标准修订等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和制度环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也认为,国家补贴政策要逐步退出,企业内生动力要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陈清泰说,决定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地位的基础是技术、产品、质量和服务。在满足不断增长市场需求的同时,企业一定要坚持创新技术、夯实基础、确保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切不可昙花一现。
新华社记者 刘国政 任峰
据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