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堵,我敢赔”,沉寂多时的奇葩险又玩起了新套路。
堵车是都市生活一个难以避免的痛点,迟到、就餐晚点似乎成为了家常便饭。近日,手机应用“OK车险 ”日前推出了一款类保险的服务产品“堵车OK”。记者了解到,该车险打着“堵车不堵心”的广告,号称1块钱就可以购买堵车补贴,堵车超过5分钟即可获得赔偿。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创新势在必行,肯定会对传统保险业带来冲击,但创新的力度还应加强,不能仅仅是个噱头。
堵车险体验版售价为1元
据悉,利用“手机车联网”技术,OK车险会自动侦测和判断用户的堵车行为,并自动推送补贴。“体验版”售价为1元,购买次日有效;用户还可购买7天有效的版本,推广售价为2元。每个用户只可以同时购买一份,失效后可重复购买。该产品没有区域限制,覆盖全国。
随后记者下载并注册了“OK车险”APP后发现,“堵车OK”产品售卖价为1元钱/天或者2元/周。其网站上显示,车主需设置手机定位功能,并自动检测驾驶状态。“你敢堵,我敢赔。”OK车险表示,如果用户在一次驾驶行程中,连续5分钟时速低于20公里,则判断为一次堵车。当日行程自动上传之后,即可获得5元补贴加油券。一日内多次行程有堵车的,补贴可累加至20元。
堵车一动不动超过5分钟会有补贴吗?OK车险表示,“堵车OK”是为了补贴用户在堵车环境下因低速行驶造成的不必要油耗,“在堵得完全不能行驶的情况下,建议您关闭发动机,避免不必要的油耗和环境污染。”
然而,这看似完美的规则,但也受到了不少用户的质疑:例如有人直接拿着手机慢跑,可否获赔?如何杜绝骗保现象?
该车险方面表示介绍,系统使用了“手机车联网”技术,可以进行有效辨别,同时要使用所补贴的加油券,需要车主绑定中石化的加油卡,在实际加油中冲抵油费,这些情形都大大较低了恶意骗赔的几率。
互联网保险不应只是噱头
保险产品要符合投保人只能补偿不能获利的规定,目前来看,“堵车OK”确实不符合保险规则,有打擦边球的嫌疑,而且该产品主要目的应该是赚眼球。
事实上,OK车险不是第一家提出“堵车险”概念的公司,财客钱包和华海保险也曾在今年对外表示将推出“堵车险”。
有保险专家表示,堵车险这个险种实际是有必要的,堵车会耽误事儿,就会造成损失,符合保险原理;堵车险也有操作的可能性,数据可以算出某一时段、某一道路上堵车的概率,从技术上讲也没有问题。
“堵车险是小类险种,小公司创新能力比较强,不受传统保险的约束;而大型保险公司一般不会去做这种小险种。堵车OK是一款类保险产品,对保险公司是个借鉴。”上述人士认为。
同样,这类互联网保险产品也面临着很大争议。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不是真正的保险产品,这款保险以赚眼球为主,控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难度还是比较大。“堵车险”的命运目前还难判断。
今年3月,OK车险曾推出过引起不小轰动的“贴条险”,用户花1元钱的“保费 ”就能换来100元的贴条补贴,但随后因存在鼓励违法停车的嫌疑,配合监管一度下架。有人提出质疑:OK车险“这次会不会又是个噱头,砸钱拉用户”?
“我们只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不具备发布保险产品的资质,而且这款产品叫”堵车OK“,不叫”堵车险“,主要是为了解决车主的痛点所开发的产品,补贴给车主的也只是加油券,不是现金。”OK车险人士认为,该产品并非保险。
“保险产品要符合投保人只能补偿不能获利的规定,目前来看,”堵车OK“确实不符合保险规则,不过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一位本土车险人士分析,该产品主要目的应该是赚眼球,“现在很多互联网产品都开启烧钱模式,烧投资人的钱,赚取用户注册量,这家公司不排除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要求用户绑定手机号、加油卡,以积累用户数据。”
不过,他也表示,当前正值商业车险改革,车险个性化、市场化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趋势,对于传统车险行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创新借鉴作用。“不可否认的是,”堵车险“、”加班险“等个性化险种是互联网冲击保险业的开端,互联网将在渠道、产品、行业等角度”改写“保险业。”
此外,有互联网人士认为,互联网保险要创新,首先就要捕捉到传统保险业的痛点,而作为更了解互联网用户,电子商务业态发展趋势的年轻人知道如何解决痛点,在业务上、营销上以及用户体验上进行创新,帮助传统保险公司在PC端运营平台提供服务。其次,要在解决传统行业痛点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行业供应链的打通,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去搭建自己的平台,车险是作为一个切入点来处理。“事实上,最重要的是让保险回归本质,通过对用户的了解,找到触发保险需求的场景,通过场景来倒推保险的产品和责任。”该人士表示。据《金融投资报》
[责任编辑: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