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丰收,但收购不畅、价格下降、储存难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确定稳定粮食生产增加种粮收入的措施,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
农业稳,稳天下。粮食是农业的龙头,是为社会提供生活必需品的首要保障。纵观我国粮食形势,面临着本土粮食产量高、成本高,库存量高、储存难,进口量高、价格低的不利因素,从而导致我国粮食供大于求,市场价格连续下跌的被动局面,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种粮积极性。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本土粮食竞争乏力的问题,我国的粮食安全将面临重大威胁。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的粮食问题主要与国情有关。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多地少,尤其是农业人口众多,农业基础薄弱、设施落后,农村交通、通讯尚欠发达,信息不畅,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党的十八大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可谓切中要害。
集约化生产有利于降低种植成本,保障粮食安全。虽然,近年来,土地不断向种田能手集中、土地经营规模逐步扩大,但根据实际国情,农业生产经营不可能都实行大规模的“集约化”,尤其是农田种植。
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可以把数量众多的土地家庭经营形式,通过组织农民合作社和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方式,完成对小农业的“生产社会化改造”。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此种做法,能够同时满足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国家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重点向农村倾斜。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长期重视对农业的投入,对农业的补贴逐步加大。但力度还远远不够。在现实中,许多补贴和扶持资金,被一些人用概念“圈走”,或成为权力寻租的筹码。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改革粮食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完善玉米、大豆补贴政策,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明年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如果补贴和扶持资金直接受惠于农民,农民就会安心生产,无后顾之忧。
要建立对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的长效机制,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助等扶持政策。让农民买得起、用得起生态环保的农资产品。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倡导种植优质特色品种,提高粮食的附加值,鼓励粮食深加工,开发粮食食品新品种,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因此,制定一套切合实际、公平透明、科学高效的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保障粮食安全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责任编辑: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