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流金的季节,黑龙江垦区北大荒农业公司二九一分公司又迎来了一个新的丰收季。
一大早,杨立军就把今年收获的2万斤红芸豆运到了御绿食品厂。“30亩芸豆纯赚了4万元,和150亩玉米的收益划上了等号,要是再加工成‘五谷粥糊’,那效益就更没得说了!”他掰着手指头算起了增收账。
近年来,该分公司转变农业经营方式,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产业,成立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解决规模种植和经营散户关系上做出了尝试。
大宗粮食作物利润空间有限,分散的土地咋经营?解疑惑:“小杂粮”PK“大农业”
“一座座大棚,一块块田,一车车小杂粮挣大钱……”这是农场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常说的一句话。谁会想到,当年拖现代化大农业后腿的那些小块田地,曾一度让干部员工们倍感困惑。而今,发展特色种植,加入专业合作社,土地经营散户们握指成拳,聚沙成塔,让小杂粮发挥出了大能量。
第二管理区主任宋成军说:“玉米、水稻作为主栽作物,产量虽然逐年递增,但是产量和价格的上升空间已经趋于饱和了。既要保证现有大宗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又要让那些土地资源少、经营面积小的种植户走出困境,如何更大化地提升单位面积的效益,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课题。”
近年来,出于健康养生需求,小杂粮因其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受到国人青睐,小杂粮的春天来了。怎样才能让这些有着“小、少、杂”特点的“小杂粮”因其“杂”而显其“特”?
小杂粮种植简便易行,不分地区、土壤,不消耗地力,既可单种,又可套种,不与主粮争地,是投入少、收益高的好作物,也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种植户发家致富的好项目。认准了这条路,分公司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他们对土地进行分类,大片土地种植主粮作物,小块田地和沟坡地、水稻育秧大棚等零散地块,全部种上了小杂粮等经济作物,并且进行品种提纯复壮、选优劣汰,红小豆、绿小豆、谷子、芝麻、芸豆等特色粮豆见缝插针,遍地开花,亩效益突破1000元,最大化地增加了农业效益。
不打广告也有销路,“绿色营养”切准了市场的“胃”
深加工:“小杂粮”变身“大产业”
杂粮种得好,又如何让这些特色粮豆实现效益的倍增呢?
在作物种植之初,合作社与本土企业御绿食品厂签订了包销合同。在保证各种粮豆绿色、有机的前提下,食品厂全数按市场价收购农产品。
“现在成立合作社了,我们的小杂粮有了规模,一点也不愁卖,都送到了食品厂。一公顷红小豆产量是2500公斤,厂里按照每公斤8元给我们结算,去掉1.2万元成本,每公顷能净挣1.6万元。”种植户张德军说。今年他不仅把自己生产的红小豆送到了食品厂,而且还亲自参与了厂里的新品研发和试验。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作为特色种植合作社的龙头企业,御绿食品厂在原有五谷方便粥和五谷粥糊的基础上,又研发出了红枣小米粥和黑米粥等方便食品,一经上市深受消费者青睐。厂长赵亮说:“这些产品多次参加黑龙江省绿博会和哈洽会,尽管从来没有花钱做过广告,但凭着产品的绿色有机、科学营养搭配和原汁原味,市场销售非常可观。哈尔滨、沈阳、无锡等十多个地市的代理商也纷至沓来。”
哈尔滨一位消费者打电话说:“在做完手术后,遵医嘱增加了对杂粮粥的摄入量,坚持食用一个月,身体恢复很快,身体各项指标均正常,这与食用杂粮是分不开的。”
电商销售高歌猛进,更多利润归了自己
卖得好:“小杂粮”走向“大市场”
既要种得好,又要销得好。
第二管理区回族种植户方立恒说:“以往种点芝麻绿豆,收了以后就只能卖给商贩,自己不知道外面的价格,还得由着人家压价。现在我把杂粮卖给食品厂,再从食品厂进货,开了个专营店,由儿子打理做起了微商,网络销售不仅卖得快,而且把更多利润留给了我们自己。”
近年来,分公司发挥“御绿”品牌影响力,加快营销渠道和市场资源整合,发展直销、配送、电商等多种流通业态,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的销售格局。为支持物流业发展,公司还建起了物流园区,吸引了物流、快递和电商等公司进驻。公司还免费为低收入者办理了营业执照,靠销售绿色有机农产品增加收入;“阳光领地”大学生社团还组织大学毕业生加入微商阵营,网上销售杂粮产品。
本是配角的小杂粮,如今摇身一变也成了主角。在种植户精心种植、精细加工和精妙销售的过程中,小杂粮完成了它在农业比重上的华美转身。(郭炳莉 王军 黄朋)
[责任编辑: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