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7月召开的山东省委十届十二次会议确定,山东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精准有效的措施推动稳增长调结构,着重把握“四个关键环节”,努力实现八个方面新进展。围绕这个主题,10月12日,“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即将启动。活动将通过全国新媒体的视角,全方位展现山东在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迎难而上、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和成就亮点。
即日起,大众网、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山东手机报、大众网官方微博、微信全平台推出系列文章——行稳致远在担当,围绕“一个定位,三个提升”, 从项目园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及促进消费改善民生六个方面,宏观讲述山东“稳调”故事,全景呈现为“走在前列”而奏响的山东乐章。
行稳致远在担当(2)
地里种景海上打粮,农业大省的“现代化转身”
金秋10月本是秋收的忙碌季节,可年过60岁的山东乐陵市枣牌刘村村民刘振民却不像往年那样忙碌。问起原因,刘振民告诉记者:村里推行了土地订制托管服务,有专门的人来给我们收庄稼。老刘口中的土地托管,就是乐陵市推广的土地订制服务:由乡镇成立的土地代管合作社代管农民的土地,土地的经营权、收获的粮食仍归农民,托管企业负责提供耕种管收等环节的服务,收取服务费。
刘振民的“新变化”只是山东传统农业转型的缩影。合作社、家庭农场,海上粮仓,乡村旅游……一系列的“新名词”在山东的土地和海洋“落地生根”。
在齐鲁大地上耕耘的农民,生产方式、经营行为都在悄然转变:农业投入由过去的投土地,投劳力转向了投技术、投资本、投管理;生产方式由“靠天吃饭”的自然农业转向发展设施农业、园区农业、装备农业;生产经营的个体则由小农户、小规模转向了多主体、多形式;过去生产粮食的目标主要考量数量增长,现在要看数量质量效益三者并重;原来农业生产只为单一生产,现在的农业已经转向生产、生活、生态的多功能化……
网友们在泰安满庄镇曼华庄园草采摘草莓。记者 吴笛 摄
[责任编辑: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