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应碧:
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中,一定要坚持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
农业是跟动植物打交道,它的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它具有两个很重要的自然经济特点。一个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交织,第二,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时间很长,劳动时间不长。这两个特点就决定了有两个东西不适合在农业上推行。一个是集体劳动,一个是雇佣劳动。同时,也决定了做农业的人对农作物、农副产品必须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精心呵护,不光要在劳动时间内很精心,而是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都要很精心呵护。什么时候该给它喂奶,什么时候该给它喝水,不喂奶不喝水的时候应该做什么。这种精心依靠集体劳动、雇佣劳动不现实。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家庭经营。
发达国家最早是搞庄园主制度,那是奴役制劳动,不行。后来变成资本主义大农场,以雇佣劳动为主,也不行,现在也都是以家庭的形式经营。我国上世纪80年代改革就是搞家庭经营。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
尹成杰:
要通过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大力提高我国农业经营“四化”水平,增强农民增收的内在动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从当前和未来农业发展看,很重要的问题是通过改革解决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问题,要正确处理“统”和“分”的关系。在“分”的环节要稳定关系、规范流转,在“统”的环节要加强创新、强化服务。重点是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二是统一经营要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体系的服务方向转变;三是农业服务要向社会化服务体系转变;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要向一主多元转变。
陈晓华:
全面正确地理解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保障这项工作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运行非常重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出发点,是文件上讲的,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因为在生产关系的调整上,我们是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的。凡是涉及到生产关系的调整,始终要明确一点,就是要推动生产的发展。现代农业是方向,创新体制机制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建立制度的基础和组织的基础。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真正地理解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核心。我们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调整而调整,而是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落脚点,也是文件上讲的,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是我们衡量创新体制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和标准。所以,只要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只要能够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都应该允许群众去创造、去大胆地试和大胆地闯。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前提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因为我们实行的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我们整个农村制度的基础,也可以说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础。对这一点必须毫不动摇。世界上搞农业,包括发达国家,多数都是实行的家庭型,无非就是各国的国情不一样,规模大、规模小而已。所以我非常赞同创新经营体制,不是不要我们的基本经营制度,而是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完善和发展。
韩俊: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把家庭分散经营的优势与统一经营和服务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有活力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两个“新”是对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绝不是脱离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去另搞一套。必须坚持把“以农民为主体,为农民服务”作为一个基本方向。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农户是土地承包经营的主体,不能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地。这个问题关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要坚持“稳定而不折腾,完善而不跑偏”。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