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现在已成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今年是连续第10年将一号文件的重点放在“三农”上。
背景 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
但去年进口粮食也首次突破7000万吨,同时进口了845万吨食用植物油
回顾10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农业确立“以工补农、以城市带动乡村”的方针后,紧接着政府将农业的改善与发展提高到了重要的位置,以及采取的取消农业税、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放开部分大宗粮食的价格、加大财政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显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进入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宣示着中国农业已进入新的阶段,即农业现代化的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0年关注“三农”,其大背景是我国粮食的“九连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中国经济年会上透露,我国粮食的总产量已从2003年的8614亿斤增加到了去年的11790亿斤。
尽管实现了“九连增”,陈锡文仍表达出担忧。他说,去年我国进口的粮食首次突破7000万吨,达到了7236万吨,其中谷物和谷物粉1398万吨、大豆5838万吨。谷物和谷物粉去年的进口量和前年相比增加了156.7%,大豆和前年相比增加了11.3%,此外,我国还进口了845万吨的食用植物油,这个增长速度和前年相比增加了28.7%。
陈锡文表示,以粮油为主的食品进口快速增长,确实表明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农业的更快增长,不要说支撑城镇化,就算是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行都会面临较大的困难。而当前全国大约1.1亿公顷的粮食播种面积已几无增长空间,只有对粮食单产水平更大力度的提升,才能满足国内居民日益增长的口粮需求。
回顾 重点是“三农”但各有侧重
保证粮食安全和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是历年重点
解读10年来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的脉络,可以发现,保证粮食安全和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是历年重点,但其聚焦点和针对性也有细微而明显的衍变。
自我国2003年粮食产量跌至阶段性历史低点后,中央从2004年开始重新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三农”问题进行重点关注,并一直延续至今。主要内容涉及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以及农村建设。政策的延续性非常流畅,其效果也非常明显,自2004年起:粮食产量方面,已连续九年增产;农民收入方面,年复合增速大约13%。
从近两年的一号文件可以看出,其涉及的广度愈发宽泛,与其他部门的牵手合作也愈发增强。譬如,2011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是与水利部合作,2012年的农业科技与科技部的牵手也非常紧密。与此同时,从行业上来看,近两年的一号文件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粮食作物本身,水利设施、农用机械、化肥、农药等行业也无不悉数涉及。今年一号文件的重点则是机制体制改革。
而对比2009年-2012年与2004年-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近3年来一号文件在继续强调“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对局部领域的聚焦和强调也逐步显现。例如,2010年在力保农村增产增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提出强化“统筹城乡发展”,2011年更是细化至“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2012年突出“科技育种、先进农机”等领域。可以看出,一号文件更加有的放矢,细节重点更加突出。
而前几年,一号文件着力点在农村建设。譬如,2005年一号文件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主要政策包括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2006年的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主要政策包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2007年的一号文件则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