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金融

人民币汇改一周年:绕不开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2016年08月11日 08:1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作者 夏宾

  “8·1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届一周年。人民币汇改,绕不开“市场化”和“国际化”两个词。

  预期更趋稳定

  自去年8月11日起,中国央行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力度。2016年春节以来,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特征更加清晰。

  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超百点的上下波动屡屡出现,但过程升贬交替,单向贬值压力逐渐释放。

  如以去年“8·11”汇改前一个交易日中间价为基数,一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幅度为8.7%;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幅度仅为2.08%。去年“8·11”之前的最后一次汇改措施实施于2005年,自那时以来至今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4.81%。

  中国央行对此的官方评价是,“汇率机制的灵活性、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稳定。”

  市场化改革之路未完待续

  但是,人民币市场化改革之路尚未走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大玩家”,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毋庸置疑,“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形成机制在当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过渡手段,在稳定市场预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放眼未来,解决外汇市场出清问题,宏观审慎地逐渐放开资本管制,高效处理跨境资本流动,将为迈向市场化程度更高的自由浮动汇率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可以预期,未来人民币汇率将继续按照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形成机制有序运行。央行亦明确,会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国际化进程全面突进

  从人民币历时五年终于“入篮”特别提款权(SDR),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成功上线运行、为全球的人民币使用者建设了一条“支付高速通道”,再到中国央行先后与美联储、俄央行签署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一年以来,汇改的推进也加快了人民币迈向国际的步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5年间增长逾10倍。

  不过,人民币在国际化过程中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即便加入SDR,也并不意味着自动具备了国际货币的市场地位。人民币能否在国际上站稳,要取决于市场使用和持有情况。

  近年来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发展较快,而要成为国际化货币,结算功能只是其一,还应重视投资和交易功能。有鉴于此,中国应加大力度,挖掘人民币在海外金融市场的深度,加大其产品丰富性,激发海外人民币持有者的投资动机,扩大投资、交易规模。

  另一方面,应继续深耕亚投行的国际业务,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海外项目,创新跨境人民币贷款,通过人民币债券等形式开拓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多元化途径,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带上人民币一起“闯天下”。

[责任编辑:李帅]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