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金融

退市股遭“哄抢”大脑进水 “借壳”热恐降温监管加强

2016年07月22日 10:52:4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增持预演董事会争夺? 谨防再现万宝股权战

  尽管还没有举行股东大会以推选新一届董事会的任何公告发布,但民生银行股东们纷纷增持的行为,还是让投资者猜测这家银行董事会换届选举为期不远。本应该于2015年4月完成的第七届董事会选举,由于此前民生银行行长毛晓峰被调查,一直拖延至今还未完成。今年1月初,来自中国工商银行的郑万春出任了民生银行行长,此举被认为公司管理层大势稳定的重要信号。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民生银行行长人选的落定,以及内部和外部影响民生银行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在今年7月份的最终消失,适逢20周年行庆的民生银行将在年内完成第七届董事会改选。

  从一般规律看,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对于董事会席位和关键管理委员会职位的争夺,属于正常市场行为,民生银行被市场人士猜测,也属难免。考虑到民生银行相对分散的股权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制衡,有人担心会不会出现又一个“万科之争”。市场是一个竞争平台,但也是一个妥协平台,许多场合,并不一定出现你死我活,更多的时候需要共生共赢。万科股权之争的深层次背景,还是中国市场环境的不完善,是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到目前,还没有看到万科之争的共赢之路在哪里。民生银行的问题虽有类似,但重复万科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民生此前已经对股权问题经历过碰撞,股东关系相对较为成熟;其次是万科之前车不能不鉴,内斗内耗不是出路,奋力寻找合作共赢之路才是企业发展正道。当然,这是市场的一厢情愿,究竟如何还要大股东们把控。

  *欣泰退市已定仍有“粉丝” 投资者风险意识需增强

  欣泰电气因欺诈发行被证监会依法行政处罚,复牌后仍存在个人投资者买入占多数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深交所加强了相应监管措施和投资者教育工作,目前买入账户已较为分散,单账户买入数量已明显减少。业内人士提示,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到*欣泰存在“一退到底”的风险,明确知悉“买入极可能遭受巨大损失”的后果,注意控制相应投资风险。从*欣泰复牌后交易情况看,*欣泰自7月12日复牌后至7月14日收市,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合计成交861.51万股,成交金额1.03亿元,换手率9.53%。买入账户绝大部分为个人投资者,少量账户买入量较大。有媒体指出,“博傻”永久退市的*欣泰大有人在,竟然有近3000名散户前赴后继,竞相入市购买。

  欣泰电气于2016年7月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市场禁入决定书》。“欺诈发行”这一违法行为具有不可纠正、不可消除影响的特征。根据有关规则,*欣泰在暂停上市后无法恢复上市,在终止上市后无法重新上市,将“一退到底”。但这种重罚之后,依然有“敢死队”继续进入,胆量令人佩服。业内人士提醒,现阶段买入的投资者的投资损失将不会得到公司保荐机构兴业证券先行赔付方案的赔偿。这么多人是无知还是无畏?按理,投资者风险自担,监管层、媒体等机构,并无提醒或劝退的义务,但是面对这样的群体,我们还是感到既无奈,又担心:投资还是有一些基本规律的,您有钱,也不至于非得去打水漂!

  监管规则更为严厉 “借壳”市场更趋规范

  上周,两市各类问询函件共计34封,环比上升约25%,对重组等问题继续保持高度关注。监管方面已开始引用修订意见的“借壳”认定标准,详细审问上市公司重组合规性以及与现行规定的差异,并提示公司披露相关风险。另外,对涉嫌规避借壳修订重组方案等情况,也加大了问询力度。重组新规出台后,据不完全统计,两市至少十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公布调整重组方案,还有多家公司宣布终止,其中不少涉及“类”借壳重组案例。对于修订后的方案,监管层保持高压追问,列举关键认定标准,追问是否构成规避借壳。

  中国资本市场最“壮观”的一道风景,就是借壳市场的火爆异常。在借壳热的催生下,一批垃圾股成了凤凰,一个本来没有价值的“壳”,变成了高价抢手的热饽饽。说到底,还是中国资本市场准入门槛的过高,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圈钱的容易和巨大诱惑。由于巨大利益的诱惑,才导致壳资源水涨船高,导致各种违法违规层出不穷,导致急于挤进资本市场的人不惜铤而走险。不可否认,资本市场较严重的违规案例,许多与借壳卖壳有关。监管部门将严厉管束借壳行为,是一个积极信号,是对长期困扰中国资本市场痼疾的宣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高速发展的中国企业,确实有巨大的融资需求,在堵住违法违规借壳行为的同时,也要为企业合法合规融资开辟更宽阔、更畅通的渠道。

  亏损依然高送转存蹊跷 合理性遭遇监管层质疑

  在半年报大幅亏损的情况下,新潮能源仍旧抛出10转28的高送转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高管提议高送转之前,公司大股东刚刚通过杠杆完成了巨额增持公司股票的计划。而这种大股东前脚借钱增持,公司高管后脚抛利好的行为,也让新潮能源被质疑推送高送转的目的不单纯。据报道,在新潮能源大股东完成增持计划之后,公司在7月11日晚间率先披露了沪市首份中报,并且推出了拟每10股转增28股的高送转方案。不过,新潮能源在上半年亏损3679万元的情况下仍推高送转,也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深交所第一时间发去了问询函,要求公司董事会说明在公司业绩处于亏损状态下,此次利润分配大规模扩张股本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市场似乎对此并不买账:新潮能源为何公司股价在公布高送转利好后,却逆势下跌。实际上,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司推高送转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在目前业绩亏损下,要想维持公司股价稳定,借助中报推高送转是最好的方法,而且自身不需要付出太多成本。亏损还敢高送转,这是中国上市企业的胆量和“特色”吧?在中国,做企业似乎不用老老实实做业绩,老老实实给股民发红包,而是大量送出股份即可——人人有份,其实是人人无份,稀释而已,这样的游戏怎么在这里就能畅行无阻?还好,监管层和市场并不对此类行为认可。如何短时间内扭亏为盈,如何把业绩做上去,才是企业最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对投资者最负责任的回报。

[责任编辑:李帅]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