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金融

银行过冬,大佬们在担心什么?

2016年07月08日 13:19:45  来源:财新网
字号:    

  银行业不良资产膨胀、利润下滑、资产荒……经济L型增长让银行业面临过冬挑战,行业大佬们发觉,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三十年未有之变局

  【财新网】(记者 张欣)随着权威人士表述中国经济进入L型增长,银行业也逐渐进入冬季,可谓“腹背受敌”,不仅年报数据不好看,不良率也在逐步攀升。7月7日,在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转型与突围”的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银监会官员、银行业高管讨论了对银行业过冬的担忧。

  严峻的不良资产压力

  银行业2015年报显示,不良暴露压力略超预期。中国银行首席风险官潘岳汉曾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随着中国经济放缓,2016年银行的资产质量“不容乐观”。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经济下滑导致不良率逐年攀升。2002年至2011年银行业的“黄金十年”,这十年GDP的平均增长率大概在10%以上,银行的存贷款和货币供应量保持了更高的平均增长水平。但在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2015年GDP增速不足7%,今年预计会进一步下滑。银行的不良贷款在此期间开始大量爆发。

  于学军分析称,银行不良贷款的爆发最早在2012年,首先在江浙沪东部沿海地区,近三年不断地向中西部蔓延。从2014年开始,不良额和不良率持续双升。到今年5月末的最新统计,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远超过2万亿元,不良率突破2%,达到2.15%,分别比年初新增了2800亿元,提高了0.16%。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表示,比利润增速下滑更为严酷的现实是商业银行不良率的攀升。2016年一季度,行业不良率上升到1.75%的水平,关注类贷款占比上升到4.01%,拨备覆盖率下滑到175.03%。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提示,在新的转型发展期,利润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的错配导致不良贷款增加。目前,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并没有到底,风险并没有完全的释放,现在正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时期。

  银行利润呈断崖式下跌

  “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零增长,银行业只用了短短的四年时间,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变化。”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表示,近几年银行的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从2011年的36.34%锐减到2015年的2.43%,2016年一季度虽然有所回升,但不排除季度调节的偶然性因素。

  从2013年开始,银行业利润增速行至拐点。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利率持续下行、监管严查违规手续费、不良资产持续攀升的背景下,银行利润的高速增长早已难以为继。据财新网此前报道,2015年上市银行年报披露,五家国有大行归属股东的净利润增速均在0.5%,离负增长一步之遥。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谈到,不到两年,银行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他说道:“2011、2012年那两年我每天要应对银行业暴利的舆论,各种各样的人包括律师要起诉银行,舆论几乎一边倒指责银行暴利。我当时说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非正常的状况,这个话就过了两年,银行业好日子已经过去,已经陷入困境了。”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表示,比如过去人们习惯性地认为银行经营“只要有规模就会有效益”,现在这一点显然不再适用。其言语中透露了银行利润不景气的现实。

  陶以平坦言:“过去几年银行业快速发展,整个银行业迎来了黄金期,大家的普遍认识都不错,未来随着经济的增速下行,结构调整加剧,过去那种行业普涨的格局已经不可持续,分化将成为一种必然。”

  此外,邵平还强调,除了利润下滑之外,最为严重的是银行在新增信贷的投向上面临“资产荒”的问题。原来风险较小的国企债务、地方政府担保的信用债也开始爆发风险。新增资产缺乏“安全区”,银行腹背受敌。正如他此前所言“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三十年未有之变局,大跃进的时代结束了”。

  市场化、脱虚入实是药方

  面对银行内外交困的现状,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指出,银行业必须换新的活法。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市场化生存,即利用优胜劣汰,让做得不好的银行退出市场。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表示,在经济L型增长格局下,过去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甚至奉之为圭臬的理念,可能将面临颠覆。比如 “国企、央企、大中型金融同业一般不会违约”、“债券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必须刚性兑付”、“国家不会让银行破产”等,未来也将不再适用。

  陶以平谈到,从各项政策动向来看,国家对于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的立场和决心是非常坚定的。人民银行张涛副行长不久前明确表示,要建设与整个金融体系相配套的退出机制,对于经营出现风险、经营出现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建立有序的处置和退出框架,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

  对于走出困境,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给出了一剂药方:“回归本源,稳健经营”。他认为银行业要深刻认识金融服务业的本质属性,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不能掉入“脱实入虚”、自娱自乐的陷阱。“支持实体经济才是银行之根本,银行不能自娱自乐,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产业的东部升级和西部转移都是机会。”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提出,金融是“剩者为王”的行业,千万不要过于激进,以过度承担风险为代价,去追求短期的利润。

[责任编辑:葛新燕]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