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金融  > 正文

“朋友圈”买保险请三思而后行

2014-08-18 14:24 来源:山西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点开微信“朋友圈”,如果你看到微友们的新鲜事变成满屏的商品信息和消费链接,不要以为看错了,因为“朋友圈”正变成“生意场”。而保险产品,是“场”内最活跃的一种。

    近来,在“朋友圈”通过熟人关系卖保险,成了许多寿险营销员的一条新途径。保险公司也非常看好微信这一营销平台,今年以来,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的保险产品让人目不暇接。从泰康的“求关爱”到太平洋保险推出的“救生圈”系列产品,保险公司在微信平台赚足了眼球。

    “微时代”的保险,本质上是一种“熟人经济”。对消费者来说,“朋友圈”里形形色色的保险产品营销是否潜藏风险?该如何看待“微保险”?

    “领一年保一年,价值××万元的航空意外险免费送!”8月13日,太原市民刘菁打开微信,接收到一位朋友发来的链接。打开链接,她发现要想领取这份保险,首先需要登记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邮箱等个人信息。担心信息泄露,刘菁放弃了操作。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拥有超过6亿用户的微信无疑是最具互动价值的平台。年初以来,微信平台上各种各样的保险产品层出不穷,包括阳光、平安、泰康等在内的保险公司,纷纷掀起 “朋友圈”里的保险攻坚战。

    8月初,某保险公司通过微信平台发售了一款针对牙齿健康的保险产品,客户只需微信扫描二维码就可购买。7月份热销的高温险,主要销售渠道也是微信平台。该款保险产品还开发了“送微信好友”的功能,一时间,通过送高温险关爱朋友成为一种新鲜有趣的社交互动。再往前,更多保险公司通过微信平台免费提供类似的交通意外险。另外,重疾险也进入了微信营销平台。如某保险公司推出的“爱升级”,父母为儿童购买重疾保险,向他人分享购买链接,多一个好友通过此链接购买,同一链接内所有宝宝的保额都免费涨2500元。

    记者注意到,虽然形式多样,但实际上“微保险”对接的还是万能险、意外险、航空险等,只是玩法变了,通过摇、领、送等方式增加了娱乐性。

    不可否认,保险走进“朋友圈”,对提高消费者的保险意识有一定作用。泰康人寿山西分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微信里销售的保险产品简单、有趣又符合移动化的特点,可以让人们直观地了解保险、使用保险。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保险公司也不会无缘无故提供物美价廉的保险产品。业内人士透露,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微信了解到被保险人的投保需求,抓取个人信息,便于下一步在线下联系客户,实施针对性的销售。

    不过,作为一种复杂的金融产品,通过“朋友圈”推广的保险也并非看上去那样美。对消费者来说,仍需防范各种风险。

    首先是线下多年存在的人身险销售误导问题。记者了解到,微信平台的一些保险产品功能仍有被夸大的现象。保险营销员运用微信推销保险产品,对于保险条款的解释涉嫌误导,很容易在将来引起不必要的保险纠纷。

    其次,是微信投保的安全问题。在公共账号中输入“保险”搜索,显示已有50余家保险公司开通了公众账号。其中,检索某家保险公司,一下子出来20多个相关的公众账号。这显示出,各家保险公司对微信号的管理仍比较松散。

    此外,很多“微保险”产品带有娱乐性质,甚至一些气象保险带有博彩性质,与保险的本质相差甚远。

    有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来说,微信还是即时聊天工具,保险产品的销售更多依赖朋友圈有多大规模以及公众号的影响力。但是,不管微信保险前景如何,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是必要的。而对消费者来说,无论是通过传统模式,还是微信模式购买保险,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切勿脱离保险的本质。

[责任编辑: 陆金茂]

相关信息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